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第二百三十七章 智勇雙全趙子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智勇雙全趙子龍

第二百三十七章 智勇雙全趙子龍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豪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豪 |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 
上回說道,諸葛亮打算用連環計策,以請君入甕之法,將入侵的烏孫異族一網打盡。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的計策雖然絕,但他并不知道烏孫族有一個獨特的安營方法,結果讓心思鎮密的烏孫王子衛特司發現了其中的破綻。

烏孫國國王藍余也經過了衛特司的提醒發現了這一破綻。

藍余憤然道:“狡猾的漢人早已經攻破了我族的老營,他們假扮成我族中人的樣子,準備引我軍中計,然后再利用潛藏于附近的士兵將我們全部射殺。狡猾的漢人比惡狼還兇殘,整個老營的士兵居然沒有一個活的。不過我們烏孫國人各個都是勇士,現在我族人辛苦培養出來的牲口全部都在這些漢人的手上,無論是為了我族的興盛,還是為了族中的尊嚴,我們應該舉起手中的武器,將我族族人辛苦培育的牲口給奪回來。”

在一旁的衛特司深深的望了一眼已經氣急攻心的藍余,柔聲勸說道:“父王!不行啊!漢人士氣高昂,他們在此地一共有多少士兵,我們并不是很清楚,再說了,我族身后也還有一群不知道數量的漢人部隊,要是他們趕來,給我們來一個前后夾擊,我族危矣。依孩兒的意思,還是撤回本土再進行商議。”

藍余聽了衛特司的建議,憤怒的心情也已經平定了下來,思索了片刻,就點頭同意了衛特司的建議,大手一揮,令全軍撤退。

一直在暗處監視對方動向的趙云,見對方立于帳外卻遲遲未入,心中已經感到了對方已經看出了一些蛛絲馬跡,這時烏孫王突然領著大軍由北方撤離,就更加令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當機立斷,召來副將王平和拓跋智。

趙云命令王平領一千士兵死守營地,又讓拓跋智拿自己的親筆書信,前去請求支援,自己則領著四千士兵對著烏孫大軍沖殺過去。

當然趙云不會和烏孫族人蠻干,一支支利符如飛蝗一般射向烏孫士兵。此時的烏孫士兵總共還有兩萬,人數是趙云軍的五倍,不過烏孫族人害怕后頭諸葛亮大軍的援軍,并不敢與趙云的部隊交戰。只是留下了一隊士兵殿后,藍余自己領著其余敗將向西方逃竄。

顯然趙云已經察覺了藍余的想法,他并不與殿后的烏孫士兵交戰,只是用兩陣箭雨射亂了對方的陣型就強行突破而去。

趙云也學聰明了,他也不跟藍余所領的烏孫大軍交戰,而是利用自己的優勢繞到藍余的前面,不讓他前進一步。

本來以烏孫的良馬和烏孫士兵的高超騎術,還不至于被趙云短時間內追上,可是烏孫族人經過連連惡戰,無論是人還是戰馬都已經疲憊不堪,根本就快不過養精蓄銳的“飛羽弓騎”。

反正就是一句話,趙云是徹底的粘住了藍余所領的烏孫大軍,不讓他們有任何突圍的機會。

藍余見突圍不了,就立刻發施號令,領軍馬排列成陣,東一隊,西一隊,整齊的排列起來。

又過一陣,忽聽左首的一隊士兵角聲響起,幾排兵馬沖了過來,當先的將官是個瘦長青年,身上披了黑色披風,高舉長刀,領頭沖鋒。

趙云也令所有的士兵組成一道防線,下令:“若是敵方有打算強行突破的,立刻以連射拒之。”

副將王射領命。他將所有騎兵排成三排以作連射之用。

連射:顧名思義是連綿不斷的箭雨,先是第一排射擊,在是第二,最后是第三。當第三排射完后,第一排也作好了射擊的準備。就這樣循環下去,直到箭枝用光為止。

趙云知道藍余擺下陣來,就是為了拖住他的大軍,讓他可以順利的撤出,所以他并沒有打算和烏孫進行兵刀戰,不過對方已經劃出了道來,他豈有不接之理。

常山趙子龍技高人膽大,他放下弓箭,拔槍取劍,獨自一人對著那沖來的部隊沖了過去。趙云荷荷狂叫,沖入敵陣,左劍右槍,強行殺開一條血路,直沖到那個瘦長青年之前,敵軍主將見他來勢兇猛,勒馬退開,趙子龍手起劍落,將三名持旗大漢一一砍死,敵將想逃趙云不讓,一手將重達數十斤的大旗舉起,對著瘦長青年射去,大旗去勢極快,那人來不及閃躲,旗桿破胸而入,大旗去勢不減,將那個帶飛了出去直至一丈方才落了下來。

烏孫王藍余和衛特司見趙云如此悍勇,盡皆駭然,“飛羽弓騎”歡呼狂叫,紛紛為趙云神勇而發出震天的呼喊。

又有一隊人馬在一位黑袍將軍的帶領下越眾而出。

趙云一笑,收劍回槍,取出弓箭,對沖了過去。趙云箭無虛發,接連將烏孫兵射倒了十余人,兩名烏孫將官持矛沖上前去,被他嗖嗖兩箭,都射下馬來,黑袍將軍也被趙云一箭射于馬下。

趙云突然一笑,突然掉轉馬頭,以訊雷之勢,策馬飛向藍余沖去。

趙云沖近射程,弓弦響處,一箭正射在藍余胸口接著又是一箭,直向藍余喉嚨上射來,藍余左胸中箭,只聽當的一聲,箭頭有一半沒入藍余胸口,不過藍余的胸甲里有一護心鏡,此箭并未對他造成很大的傷害,藍余見又有箭到急提馬僵,斜身躲避,這一箭勁力好生厲害,從左肩插入,直穿沒羽,藍余頓時摔于馬下。

烏孫王藍余中箭落馬,族中人人大驚失色。

藍余為安定軍心,忍痛上馬,大喝:“整隊殺敵!”

幾位將領立刻回身領兵去殺趙云。

趙云見沒有射殺藍余心中暗叫可惜,重新取出槍劍對著烏孫大軍又一陣沖殺,又有三名勇士齊聲呼喝,手挺兵刃沖了上來。

趙云見這三人身高馬大,喊聲如雷,縱馬奔近身來,當即拍馬迎上,長槍一起“啪”的一聲,將一名勇士手中的大刀刀桿震斷,跟著一矛透胸而入。兩名勇士雙槍齊至,一人壓住趙云槍頭,令一人的長矛刺向趙云小腹,趙云左手一砍斷了快近小腹的長矛,雙腕翻轉,長槍挑起壓在他槍上的長矛,銀光一閃,穿胸而入,另一人也被趙云快馬砍死。

趙云殺的興起,亂砍烏孫士兵,手起,衣甲平過,血如涌泉,染滿袍甲;所到之處,猶如砍瓜截瓢,威風八面。

不至片刻,趙云所到之地,竟然無人敢與其交戰。

遠處被重重士兵保護住的藍余,見了趙云的雄風,也不由贊道:“真英雄也。”

突然,衛特司大叫一聲:“不好,我們又中了狡猾漢人的計策了。”

藍余心頭一跳急道:“王兒,這話怎么說的?”

衛特司苦臉道:“此人不知是誰,其智可比天上雄鷹,其勇也可當地上狂獅,他獨自一人上前迎戰讓我們覺得有機可乘,認為殺他可亂敵兵。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拖延時間,等待后方的援兵支援,他在不動聲色下,就拖延了我族近一個時辰,實在是太狡猾,太厲害了,不知道他憑什么認為他一個人可以與我族勇士對擾!”

藍余這時也明白了趙云的真正用心,急忙下令全軍由左路迂回突圍。

趙云見烏孫兵的動向,也明白了自己的計策己經失效,被別人識破了也就急忙組織士兵跟了上去,于烏孫大軍并排而行。

轉眼半日已過。

趙云心中奇怪極了,他與烏孫一路交戰已經有了半日,別說有援軍,他就連一個援軍的影子也沒有看見,派出去的數十名傳令的士兵一個也沒有回來復命。

不過,他還是盡力的跟著藍余的大部隊他既不進攻,也不讓路,反正就是不讓烏孫的大軍通過,如果不是因為箭枝有限,趙云早用飛射就將他們全數消滅了。

不過在趙云的細算之下,“飛羽弓騎”的箭依舊是烏孫部隊的噩夢,前提是烏孫要大舉攻擊才行。

時間如流水般飛逝,趙云已經和烏孫這支部隊磨蹭了整整一天,援軍依舊不見蹤影,在這一天里,趙云不斷的對著烏孫進行騷擾烏孫也不斷的對著趙云發動突破。

現在藍余的身旁最少也有兩千人作為守護,他怕人一少,就被趙云沖到了面前,趙云也不敢合眼,生怕自己一合眼就讓藍余溜了出去。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說趙云的厲害,帶著四千人居然把藍余的兩萬人死死的卡在戰線上。

藍余想群起突擊,趙云會以騎射法,慢慢的消耗對方的士兵,藍余想分散兵力四竄,趙云就帶著四千人馬直接對著藍余的所在的地方沖過去,讓他不得不立刻將士兵聚集起來保護自己。藍余想以速度甩開趙云的部隊,可趙云的“飛羽弓騎”速度并不比烏孫騎兵差,烏孫又是經過連連大戰,體力比不上“飛羽弓騎”,自然也不可能甩開趙云。藍余打算以小隊人馬,輪流消耗趙云的體力,可是趙云就是一尊戰神,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最后還導致了烏孫族中的大將幾乎被趙云挑了,小將也不敢出戰。不但對戰況沒有任何轉變,還落得士氣大跌的下場。

反正趙云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墻梯,無論烏孫用的是什么計策,趙云都一一破解。

現在兩軍相隔的距離不過五百米,兩軍誰也沒有吃過東西,誰也沒有合過眼睛,兩軍都疲憊到了極點。

這時,王平帶著一百名小分隊趕了上來。

趙云看到了王平大喜過望,神情也頓時變得疲憊起來。趙云并不是鐵打得,一天一夜,時刻都要提高著警惕,還經常在亂軍中撕殺,體力急劇沾消耗,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意志堅定,可能早就累垮了。

趙云問道:“子均,援軍什么時候來?”

王平搖頭道:“奉軍師之命,請將軍速速領兵回營!”

“什么”趙云的聲音頓時提高了八倍:“現在只要有不到兩萬人的士兵,就可以將他們徹底打敗,為什么要撤?”

“不知道,將軍去追擊烏孫大軍不久后,三將軍和高將軍就到了,本來他們打算追擊的,可是軍師得到了消息后,卻不讓他們追擊,直到今天軍師才命在下來尋趙將軍回去。”王平平靜的回答道。

趙云心中想道:“也許軍師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吧!”想著。他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在軍旗下的藍余,無奈的下令全軍撤退。

趙云一來到軍營,先安排好所有士兵,就邁著疲憊的步子向議事營帳走去。

“在下有事想向軍師請教,勞煩兩位通報一聲。”趙云有禮的對著議事營帳外的兩名守衛說道。

“軍師說了,若是趙將軍求見,不必通報,可自行入內相見。”其中一名守衛微笑的回禮道。

議事營帳中。

諸葛亮正幽閑的看著兵書,突然趙云走了進來。

諸葛亮放下兵書笑道:“趙將軍這幾日辛苦了。”

趙云搖頭道:“這點累不算什么,只不過云不明白,本來只需一戰就可平定的烏孫,軍師為何要放棄?”

諸葛亮輕搖著羽扇答道:“烏孫世代與我大漢交好。此次他們入侵我軍疆土,完全是受了漢賊曹操的鼓惑。現在烏孫一族大約有七萬大軍戰死于此地,烏孫國本就人口稀少此次又少了七萬大軍和無數牲口。他們要想恢復過來,并非短時間就可以恢復過來的,就依照烏孫當前的發展趨勢,想要恢復到未出征前一樣,他們還得經過十年的時光。如果我軍現在將烏孫王殺了,那烏孫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他們很容易就會被匈奴或者是其他部落一口吞并掉,到時候曹操還可以用重金收買其他的部落,進攻我軍,在我軍后方搗亂。若是我們放過烏孫族一馬,他們就會回到自己的領地,一面發展自己的實力,一面抵擋別族的侵略也就沒有時間顧及到我們了。”

趙云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說道:“軍師的意思云懂,不過就算我們放了他們,他們也不會感激我們,反而會視我們為仇敵,這樣一來,有可能會養虎為患。”

“不會”諸葛亮非常自信的說道:“只要我們將剩余的兩萬士兵和烏孫王一起活捉,然后在烏孫國最關鍵的時候放他們回去,亮雖然不能保證他們會感激我們,但至少他們不會視我軍為仇敵。”

趙云笑了笑,說道:“軍師,這不太可能吧!已經過了幾個時辰了現在就算怎么追也追不上了。”

“本來想活捉烏孫王是不可能的,但是趙將軍憑著自己的能力,將這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此次戰斗已經勝利在望,此次戰斗趙將軍應當居于首功。”諸葛亮很認真的說道。

趙云不好意思的說道:“只要軍師不怪罪云沒有服從命令云就很感激了,哪里還敢居什么功啊!”

諸葛亮正色道:“軍師只在于出謀劃策,擬訂作戰計劃。而大將才是真正執行計劃的人,一個將才不但要有攻城拔寨,以一擋百能力,最主要的還是根據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保證完成總體的作戰計劃。還有是在軍師的計策中萬一出現了漏洞,那出色的將領就會果斷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彌補這個漏洞,畢竟人總有犯錯的時候,軍師也是人,也會犯錯,也正是因為如此,孫武的《孫子兵法地‘九變篇’上才有了‘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衡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這一段話。”

意思是:帥將領兵在外,要根據戰場具體情況獨立行事,不必惟君王之命是從。

諸葛亮接著道:“將軍正是果斷的出兵圍堵烏孫王,使得亮的過錯得到了彌補,正是因為將軍的果斷,也令亮從中找到了戰機。令亮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將烏孫王和他的兩萬士兵,全部生擒。”

趙云喜聲道:“如此正好,云還擔心真的讓那些異族跑了,現在軍師已有了定計,云也安心了。軍師若有吩咐,云隨傳隨到。”

諸葛亮笑著說道:“將軍現在的任務就是回營休息,不出三日,烏孫王必定成為亮的甕中之鱉,隨手可擒。”

諸葛亮說這話的時候,雙眼露出了陣陣精光,臉上亦充滿了斗志。


上一章  |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