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魏國十虎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最新章節列表 >> 魏國十虎將

魏國十虎將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豪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豪 |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 
No.1悍將無敵夏侯惇[字元讓]《三國志夏侯惇傳中記載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后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復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轉領河南尹。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后拒。

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余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于官,不治產業。謚曰忠侯。。

《資治通鑒中載夏侯因偶然而破張衛之事:(曹操)攻陽平山上諸屯,山峻難登,既不時拔,士卒傷夷者多,軍食且盡,操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遣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呼山上兵還。會前軍夜迷惑,誤入張衛別營,營中大驚退散。侍中辛毘、主簿劉曄等在兵后,語惇、褚,言“官兵已據得賊要屯,賊已散走”,猶不信之。惇前自見,乃還白操,進兵攻衛,衛等夜遁。

王歆曾贊夏侯曰:元讓當時雄將,惜乎傳記不詳,五之一而云劫質事,顯韓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實庸懦之人,不意名將之子,便墮凡俗,是將門不得兩傳耶?略從粗窺,武則掃蕩丑類、綏靖地方,文則勸課農桑、并為軍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豈梁沛間真有帝王氣耶?

《魏書曰:魏書載詔曰:“昔先王之禮,于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于大蒸,故漢氏功臣,祀于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勛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于是以惇等配饗。

可見大將軍生前不愛財,也不求人景仰。真是“夏侯不求人所念,身后只愿隨歸雁,入赤壁南邊。”敦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這是說明他在魏國的地位和與曹操的關系!那么他擔任之首不足為過。

No.2文武雙全夏侯淵[字妙才]不用說這位仁兄的能力當列前矛。《三國志夏侯淵傳昌豨反,遣于禁擊之,未拔,復遣淵與禁并力,遂擊豨,降其十馀屯,豨詣禁降。淵還,拜典軍校尉。魏書曰:淵為將,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初,枹罕宋建因涼州亂,自號河首平漢王。太祖使淵帥諸將討建。淵至,圍枹罕,月馀拔之,斬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淵別遣張郃等平河關,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隴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為亂逆三十馀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右,所向無前。仲尼有言:‘吾與爾不如也。’”(這一段是非常能說明問題的,在曹操全書中也有記載,“吾與爾不如也”這句話估計是他當時對在場的其他將領說的。可見妙才兄的過人之處。每當曹操召見西部酋長時,總要有夏侯淵作陪,那些羌人無不膽戰心驚,不敢再生反叛之心。)會魯降,漢中平,以淵行都護將軍,督張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征西將軍。

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中最絕的一招就是神速,善于速戰速決,懂得棄強攻弱,用兵靈活。作戰中,夏侯淵還極其重視后勤保障,經常親自督運軍糧,作戰取勝后也是先取敵之軍糧,是做好軍事中后勤保障的典范。而夏侯淵——這位為曹操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悍將,也不會因為最終戰敗身死而失去他在三國軍事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無愧于“妙才”二字!(網友說魏軍只有張遼,張郃可與其相提并論.此言有待兄弟們評論,在此不做辯解)

No.3擎天之柱張遼[字文遠]魏國五良將之首.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說降關羽白馬圍,降昌豨于東海,攻袁尚于鄴城,斬烏丸單于蹋頓于柳城,又討平梅成、陳蘭爭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后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吳將呂范。黃初三年,遼病篤,卒于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三歲。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三國志樂進傳(魏文)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國志張遼傳(孫權)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三國志張遼傳引用:縱觀張遼的一生,其軍事戰績非常顯赫,其中大破袁氏一家、平定陳蘭和梅成的叛亂、擊退孫權的北伐軍成功地守住了合肥為戰績最佳的三次。張遼少有敗績,除最后一戰斗失利以外,就只有幾次與孫權交戰時沒有獲勝了,且最后一場戰斗是因為張遼得病,體力衰退的緣故,而孫權又并非袁尚那一流的對手。現實中吳國的小孩不至于聽到張遼的大名后就發抖,但張遼的確是一直以來令吳國相當頭痛的人物,戰后張遼更被曹操拜為二品官的征東將軍。是曹操生前的其中唯一一個外姓三征,另外兩位是征南將軍曹仁和征西將軍夏候淵。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逍遙津嘆息良久,最大的傷是說不出話的那種無法形容,正如曹操對杜畿的感慨(注3),一切盡在無言中,比什么贊美之詞還來得具信服力,包括陳壽的評語。關羽圍曹仁于樊城,適時孫權稱藩于魏,于是曹操便召張遼及諸軍回救曹仁。但張遼軍尚未至徐晃已破關羽,曹仁之圍遂解。此時張遼與曹操會于摩陂。遼軍至時,曹操乘車輦視出慰勞張遼,張遼遂還屯陳郡。不過就算張遼真的要與關羽在戰場相見,就勝負難料,但之前已在忠與義之間選擇了忠的張遼恐怕也會和徐晃一樣,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曹丕繼為魏王后轉封張遼為前將軍。到張遼死后,魏國才真正意義上再也無力南下了。張遼僅有的幾次失利中,有一次他還只是援軍,最后沒有取勝是因為被孫權派呂蒙和甘寧先占了皖縣。如此戰績,張遼可以說才是三國中一大“常勝將軍”!

PS:人言張遼文武雙全,智勇兼備,才能非凡,唯蜀之趙云,吳之干寧等將軍方能比之!請各位仁兄定奪啊!No.4忠義兩全樂進[字文謙]魏國五良將之二.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從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渡河攻獲嘉,還,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行游擊將軍。別擊黃巾,破之,定樂安郡。從圍鄴,鄴定,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譚敗,別攻雍奴,破之。后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三國志樂進傳◆陳壽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樂進以驍果顯名…」(《張樂于張徐傳)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樂進傳)

人言他默默無聞的為曹操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卻不求回報他把做為一個武將的基本理想展現了出來,實在難能可貴。有人說他是二流武將,可是他從不居功自傲,可謂從一而終,無愧“文謙”二字啊!!“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戶。以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薨,謚曰威侯。”

No.5毅重之士于禁[字文則]魏國五良將之三。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辟)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從至宛,降張繡。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馀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禁曰:“今賊在后,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后功,封益壽亭侯。復從攻張繡於穰,禽呂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后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太祖常恨硃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赍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三國志于禁傳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三國志魏書十七張樂于張徐傳太祖表漢帝,稱于禁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三國志樂進傳于禁身經百戰,參加了曹操的幾乎所有戰爭,曹操每次出兵,于禁必為前鋒;曹操每次退軍,于禁必為后衛。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一起,都是曹操集團名鎮天下的大將。

襄樊戰役前,從曹操先派于禁而不是其他名將去支援曹仁來看,于禁的地位是相當的高的,顯然在眾將之上。

No.6樊噲之勇張郃[字俊乂]魏國五良將之四。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以眾,從攻鄴,拔之。又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別征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圍安定,降楊秋。與夏侯淵討鄜賊梁興及武都氐。又破馬超,平宋建。太祖征張魯,先遣郃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三國志張郃傳先從韓馥,后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后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后暫代主帥,維持敗兵。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后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陳壽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郃以巧變為稱。

極會用人的曹操得到張郃甚喜,將他比喻成韓信歸漢,微子拋棄殷紂。任命張郃為偏將軍,封其為都亭侯,可見曹操是十分器重張郃的。

張郃果然沒讓曹操失望,屢立戰功,成為一代名將,他大敗雍奴,征討東萊,擊潰馬超、韓遂,平定叛亂,大敗馬謖……縱觀其一生可謂戰功累累,陳壽稱其“識變數,善處營陣”,真是英雄!

張郃就是這樣,在自己輝煌一生最后結局——死在戰場,死的凄美而壯麗,帶著一絲遺憾被射死在木門。

據《魏略記載張郃是受司馬懿之逼,不得已才去追擊已退兵的諸葛亮,結果被射死。張郃的確可憐,明知一去不還,還得硬著頭皮追。水間不僅可憐張郃的命運,還可惜他的才華,死前他已經知道諸葛亮的埋伏,卻因為愚忠而送了命。

曹操之下,星光燦爛,而張郃再次表現出巨大作用,是在漢中之役。“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備以精卒萬余,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陳壽后評稱張郃用兵以巧變稱,而此戰則顯示出他的嚴整堅重。劉備起自河北,又曾北從袁紹,對張郃向來應有所知,陽平廣石之役可能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魏略“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以未得張郃而不滿。夏侯淵“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又素號知兵,卻為劉備所輕,張郃在關右漢中諸戰皆為淵部下,反倒為劉備所重憚,從劉玄德顧諸葛亮于鄉野、識馬謖于病中的閱人之道來看,也略見張郃的不簡單。

夏侯淵敗死(注2),“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郃出,勒兵安陣,諸將皆受郃節度,眾心乃定。”遂不致為劉備所乘,亦可見張郃在軍中的威望。

No.7亞夫之才徐晃[字公明]魏國五良將之五。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于延津率兵擊殺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斗中,徐晃率軍長驅之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贊揚。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曹操:“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三國志魏書17徐晃傳)

曹操:“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三國志魏書17徐晃傳)

徐晃最閃光的一戰,無疑是解樊城之危。曹操都沒有料到他能解危,自己親統大軍在后,并調回了張遼等名將,說明了當時形勢關羽zhan有很大的優勢,如果指揮得當還可以收復荊州。可曹操軍還未至,樊城之危就被徐晃解了。“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這可是一場苦戰,并不象演義里關羽受傷里他乘虛而入那么簡單,看看曹操的評價就知道了:“荊州兵圍嶄鹿角數重,徐公明深如其中,竟獲全功,孤用兵30余年,未嘗敢長驅竟如敵圍,公明真乃膽識兼優者也”。三國志里曹操如此評價:“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于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得到曹操如此的評價的人,恐怕沒有幾個。他無論在對峙劉備還是周瑜以及諸葛瑾都無敗績,是曹營中也是三國里最為驍勇善戰的將領之一。

No.8鬼神之勇曹仁[字子孝]三國時曹魏名將。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仁從曹操多年,屢立功勛。官渡之戰時,曹仁從圍高干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示意「圍城必闕」,曹操從其言,城池果然立降。錄前後功封都亭侯。自此曹操倚曹仁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將軍。鎮守荊州時,仁曾拒吳將周瑜於南郡,又拒蜀將關羽於樊城,其間又行安西將軍西拒馬超。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侯。又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拜為大將軍。後曹仁奉詔移屯臨潁,左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合肥。仁於黃初四年去世,謚曰忠侯,享年五十六歲。

《傅子有載云:「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

陳矯曰:「將軍(曹仁)真天人也!」(《三國志魏書九曹仁傳)

在決定曹操集團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官渡之戰中。袁紹趁曹操主力在官渡于自己對峙時,派遣劉備率軍攻略曹操的后方,大批郡縣開城投降。而韓荀又于西路試圖切斷曹操西路的補給線。許都以南的人民都人心惶惶,士氣浮動。曹操為之大為頭痛。局勢若再發展下去,將會是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在這時,又是曹仁提出了正確的見解,他提出南方各縣投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劉備軍的強大才背叛求生,劉備剛開始統率袁紹的部隊,不能得心應手,如果發動攻擊,可以擊敗。曹操遂令曹仁率少量騎兵攻擊劉備,曹仁不負所托,大破劉備軍,收復所有叛變的郡縣。又于雞洛山大破韓荀軍。至此,袁紹就再也不敢分兵騷擾曹軍,戰場的主動權已逐漸轉到曹軍手中。曹仁與徐晃等人于此時又頻繁出擊,燒毀袁軍糧車,吃掉袁軍散兵,令袁紹軍疲于奔命,陷于被動局面。為曹軍最終發動烏巢戰役,結束官渡之戰打下了基礎。在他一生的戰役中,可以看出,曹仁統御力極高,可以從他激勵士兵的能力看出,戰張繡,守江陵,守樊城都能激勵士兵,得到士兵的信賴。這種能力,也幫助他成為了守城戰的高手。其膽勇更加是無庸置疑,歷史中的三國好象還沒有多少人能象他那樣帶著幾十人兩度沖入幾千敵軍中搶人。如此攻守俱佳,勇武無敵,可靠,穩健,盡忠盡職的將領,其綜合能力,即使在人才濟濟的曹營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也許他的表現不會很突出,不會很搶眼,但毫無疑問的,他是一個實而不華的,可以讓人放心的將領。也許,曹仁的能力足以讓曹操說“吾有曹仁,何足懼哉!”

No.9義薄云天龐德[字令明]少年時任郡吏及州從事。從馬騰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數有戰功,遷至校尉。曹操討袁譚、袁尚于黎陽時,郭援、高干等略河東;龐德時隨馬騰之子馬超拒戰郭援、高干于平陽,為軍中先鋒,進攻郭援、高干,大破其軍,更親斬郭援首級,于是拜中郎將,封都亭侯。后來馬騰被征為衛尉,龐德便留屬馬超。曹操破馬超于渭南時,龐德隨馬超逃入漢陽,保守冀城;不久又隨馬超投奔漢中,從屬于張魯。曹操平定漢中后,龐德便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后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宛城,斬叛將侯音、衛開,遂南屯于樊城,以討關羽。其時樊城諸將以為龐德之兄龐柔時在漢中,對龐德頗有猜疑;龐德遂奮意力戰,深為關羽軍所忌憚。軍敗后龐德誓死不降,結果為關羽所俘殺。曹操聞知此事甚為傷悲,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為列侯。

◆文帝賜謚策曰:「昔先軫喪元,王蠋絕脰,隕身徇節,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難成名,聲溢當時,義高在昔,寡人愍焉,謚曰壯侯。」(《三國志魏書十八龐德傳)

◆陳壽評曰:「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三國志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No.10溫文而雅李典[字曼誠]李典早年跟隨從父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呂曹交戰期間,李乾因不肯降敵被呂布手下薛蘭,李封所殺,李典助堂弟李整殺敵報仇,李整死后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為離狐太守,中郎將,此后戰役中李典多負責糧運后勤,直到任夏侯惇副將討劉備后才逐漸調到前線作戰。李典向來與張遼,樂進不和,但他卻不會因私怨而耽誤公事,還大敗孫權,因此被封為破虜將軍,都亭侯,死后被追謚為愍侯。

陳壽: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

相比以上9位將軍,他應該算是最儒雅高貴的人了。


上一章  |  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