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名稱
小說作者
關鍵字
王敖臉上的神情,宛如萬年的冰霜,無比的冰冷。
他已經給足了孔穎達面子。
處處勸說孔穎達。
但是,孔穎達卻還要推拒,還找各種理由拒絕。這樣的一個情況,令王敖無比的惱怒。
王敖蹭的站起身,大袖一拂道:“諸位,我們走。這等懦弱之輩,不配和我們同為世族。待得他年,他一定會被釘在世族的恥辱柱上。”
鄭嚴也是一副惱怒模樣。
其余五姓七望的人,一個個臉上,盡皆充斥著怒火。他們都眼巴巴的找孔穎達出謀劃策,但最終,孔穎達找尋托詞拒絕,這樣的一個情況,擱在誰的身上,誰都無法平息怒火。
一個個眼神銳利的瞪著孔穎達,最終紛紛離去。
孔穎達端坐著,神色如常。
他不受任何影響。
對于自己的內心,孔穎達自有堅持。他清楚什么事情該做,更清楚什么事情不該做。世家之人,想要和王燦為敵,那是自己找死,孔穎達不愿意去做。
尤其王燦這些年在大隋的改革,孔穎達也是看在眼中。
對大隋來說,王燦是救世主。
若非王燦,大隋早就崩塌。
若非王燦,大隋早就硝煙四起。
因為有王燦,大隋的亂局被鎮壓,百姓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雖說在王燦的各種手段下,世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可不可否認的,百姓日子卻是愈發殷實。
“來人!”
孔穎達吩咐一聲。
他的書童立刻進入,躬身行禮。
孔穎達道:“準備馬車,我要出門一趟。”
“是!”
書童得令,便立刻去安排。
不一會兒的功夫,書童來稟報說馬車已經準備好。
孔穎達當即就起身往外走。
他進入馬車后,沒有立刻前往國師府,而是往城南的方向去。走了一段距離,最后孔穎達才傳令調轉方向,又往王燦所在的國師府去。
之所以這么做,是擔心被監視。
畢竟,孔穎達不確定,到底有沒有人監視他。
為防萬一,小心一切無大錯。
馬車掉轉方向后,便是快速的趕路,一路疾馳,最終來到國師府外。如今的國師府外,依舊是人來人往,極為熱鬧喧囂。
畢竟國師府儼然成了政務中心。
成了處理國事的地方。
所以每日來的官員極多,以至于進進出出的人,多不勝數。
孔穎達也是走上前去,來到門房的面前,遞上了自己的名刺,道:“煩請通報一下,孔子三十一世孫孔穎達,特來拜見國師。”
門房一聽,頓時瞪大眼睛,很是驚訝。
因為來的竟是孔子的三十一世孫。
如果孔穎達只說自己的名字,門房根本不會有半點的驚訝,甚至于連稟報的想法都沒有。可是眼前的人,是孔子的三十一世孫。這樣的一個人,身份太過于顯赫,即便是孔穎達沒有出身,也不是官員,也不能等閑視之。
正所謂宰相門前六品官,王燦的門房,即便是沒有官職,那也不簡單。
他每日接見無數人。
所以知道什么需要立刻稟報,什么需要拖一拖。
門房臉上堆起笑容,道:“孔先生稍等,我立刻就前往通報。”
“多謝!”
孔穎達笑了笑,在門口等著。
門房進入稟報,時間不長,就來到了書房,見到王燦,遞上了孔穎達的名刺,道:“國師,外面來了一個叫做孔穎達的人,自稱孔子三十一世孫。小人想著重要,所以特地稟報。不知道國師,是否要立刻接見?”
王燦道:“把人帶進來!”
“是!”
門房得令,立刻就去通知。
王燦看著手中的名字,臉上到了多了一抹期待。
孔穎達其人,他是知道的。在隋末唐初,孔穎達是一個清流名士,是極有才學的人。王燦沒想到,孔穎達竟是親自來他的府上拜見。
不多時,孔穎達進入。
孔穎達早就知道王燦的威名,更聽過王燦的諸多事跡。在他的內心,對于王燦早有自己的判斷,只是如今看到了王燦,見到王燦的樣子,也不免震驚。
王燦太年輕了。
如此的年輕,就有如此的手段,令人心驚。
孔穎達深吸口氣,一下回過神來,雙手合攏,躬身道:“草民孔穎達,拜見國師大人。”
“坐!”
王燦吩咐一聲。
“謝國師!”
孔穎達立刻就道謝,然后撩起衣袍坐下。
王燦道:“孔穎達你來自孔家,應該知曉,孔醒身的死,和本官有關。莫非,你是代表孔家而來,是為了孔醒身的事情?”
“并非如此!”
孔穎達搖頭就回答。
孔穎達快速道:“孔醒身的事情,是他自己犯錯在先。更何況,那是孔醒身和國師之間的事情,和我沒有關系。我雖是孔子后人,也是孔家之人,也不贊同孔家之前的姿態。”
王燦眉頭上揚,有些意外。
孔穎達倒是不一樣。
王燦道:“那么,你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度?”
孔穎達說道:“國師執掌國政期間,廢除苛捐雜稅,免除百姓的徭役,更采取以工代賑的手段,化解了百姓的難題。可以說,大隋沒有中道崩壞,都是國師的功勞。若非國師運籌帷幄,在皇帝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大隋早就千瘡百孔了。”
“皇帝是一個有大抱負的人。”
“西巡西域,穩定疆土。”
“修筑長城,抵御外敵。”
“開掘運河,功在千秋利在當代。”
“甚至討伐高句麗,也是為了能鞏固大隋根基。”
“只是這些事情,每一件都不容易。而且太多的事情一起推進,是極為危險的。尤其皇帝一力推行科舉,更是觸動世家根基。”
孔穎達侃侃而談,道:“諸多的事情,已經使得大隋消耗了文皇帝打下的夯實根基,反倒是讓大隋日漸風雨飄搖。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國師橫空出世,力挽狂瀾,國師的功勞,可謂是功莫大焉。如果沒有國師,我可以肯定,大隋已經進入亂局了。”
王燦聽完后,頓時笑了起來。
有些意思!
這孔穎達有見識,說話更是有意思。
事實上,還真是如此。
若非是王燦橫空出世,如今的大隋,早就陷入困境。畢竟楊廣坐下的太多事情,都太過于急促,而且楊廣性子急切,過于求成,便忽視了地方的情況,以至于百姓的負擔極大。
王燦說道:“你的夸贊,本官便接受了。不過,你應該不是為了夸贊本官,便專程前來國師府的吧?”
孔穎達道:“確實如此!”
王燦道:“那么你來國師府,所為何事?”
孔穎達回答道:“回稟國師,我之所以來國師府,是因為先前,五姓七望的各大家族主事人,一起找到了在下,希望在下出謀劃策對付國師。因為國師這些年的改革,已經是觸動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對于國師來說,這是必須要推進的,對于他們來說,命根子都被撬動了。”
王燦道:“你孔穎達,也出身孔家,難道不是世家之人。你,為什么不阻止本官呢?”
孔穎達笑道:“國師,我雖說出身世家。但是我讀圣賢書,所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太平盛世,是萬千百姓不愁吃穿,能吃飽喝足。至于世家大族的利益,不是我孔穎達考慮的。”
王燦頷首道:“不錯,不錯!”
對于孔穎達,王燦頗為贊許。
王燦又道:“那么,他們讓你出謀劃策,你提出了什么建議?”
“我拒絕了。”
孔穎達說道:“他們希望我出謀劃策,但是,我都以才智不足,委婉拒絕。如此一來,太原王氏的王敖以及滎陽鄭家的鄭嚴,及其余的人,就無法再逼迫我,全都離開了。”
王燦聞言,卻是嘆息一聲。
孔穎達有些疑惑,道:“國師何故嘆息?”
王燦說道:“你如果是順水推舟,給他們一個對付本國師的計策,然后,再來國師府拜見,豈不是將計就計了?以至于如今,他們沒能得到計策,接下來密謀,肯定還會找尋其余的手段。當然,以本官的手段,倒也不懼他們。”
孔穎達聽到后,訕訕一笑。
他倒是沒有想到這一點。
當時,就想著不卷入其中,所以自己裝傻充愣,找了理由委婉拒絕。可是如今,聽到了王燦一說,孔穎達也覺得,自己當時還是沒有考慮清楚,應該將計就計的。
王燦話鋒一轉,又繼續道:“你能主動來見本官,向本官稟報事情,很不錯。你的情誼,本官記下了。”
孔穎達說道:“國師言重了,草民來拜見,不為什么情誼,只為蒼生少受一些苦楚。國師在,大隋國泰民安,蒼生衣食無憂。如果沒了國師,大隋必定動蕩。”
對于孔穎達來說,他很是欽佩王燦。
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了局面。
化解了大隋危機。
若非是王燦,如今的大隋,早已經是硝煙四起。
王燦沉聲道:“你的消息,本官知道了。這段時間,本官會注意一下五姓七望的動作,也會關注其余世家大族的動作。”
孔穎達說道:“國師多加留意便是。”
頓了頓,孔穎達話鋒一轉,便起身道:“國師政務繁忙,草民便不打擾了,告辭!”
“等一等!”
王燦開口說話。
孔穎達道:“國師還有什么事情?”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