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看向王燦,問道:“王大人,這是?”
王燦道:“這是我發明出來的新紙,名為宣紙。此物如今,也是剛制造出來。接下來,會大批量的生產,然后販賣至天下各地。”
“好紙,好紙啊!”
鄭玄的臉上,流露出贊許神情。
宣紙對王燦來說,是賺取錢財的。但對鄭玄來說,卻大不一樣,是能承載他學問的,能讓他更方便的傳道授業。
鄭玄蒼老的面頰上,露出了笑容,道:“王大人的宣紙,老朽收下了,多謝大人。”
王燦道:“康成公言重了,此后宣紙大批量的生產,我會安排人,定時給康成公送來。康成公傳授學問,廣泛的教導弟子,我自當支持。”
鄭玄并非迂腐不化的人,更何況,他也需要宣紙,便說道:“多謝王大人。”
王燦道:“說起來,我也有求于康成公。”
鄭玄問道:“何事?”
王燦開門見山道:“康成公著書立說,傳授門徒。但依我看,這樣做雖說可行,終究,還是有些吃力不討好,既沒有做好傳授門徒的事情,也無法真正的著書立說。”
鄭玄眉頭上揚。
作為一個閱歷豐富的老人了,他聽到王燦說有求于人,卻又不先說求他做什么,而是從另外的事情說起,他就知道這是話術。
顯然,這是王燦故意為之。
不過鄭玄也不在意。
他倒是想要看看,王燦到底能玩兒出什么花樣來。
鄭玄問道:“照王大人這么說,那老夫該怎么辦呢?”
“建立書院!”
王燦毫不猶豫的開口。
這也是王燦此行的目的,希望說服鄭玄在瑯琊國建立書院。只要鄭玄成立了書院,就等于被綁在了瑯琊國,這是王燦希望的結果。
鄭玄心思一轉,道:“老夫建立書院,恐怕忙得不可開交,那還有什么心思著書立說,哪還有什么心思傳道授業。如今的日子寧靜舒適,倒是頗為不錯。”
王燦道:“康成公繆矣!”
鄭玄道:“為什么?”
王燦回答道:“第一,書院的建立,不需要康成公操心,所有一應事情,由本官安排人規劃修建,從頭到來,不需要康成公操心任何事情。”
“第二,書院的正常運轉,涉及到錢財等等,也由我安排人來打理。”
“康成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就是傳道授業。”
“就是著書立說。”
“除此外,再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
王燦侃侃而談,道:“事實上,因為有了書院后,能對書院的士子做一個統一的規劃。除此外,康成公可以從門下弟子中挑選學問有成的人,讓他們帶你傳授學問。”
“單單是康成公一人,要傳授無數人的學問太難。”
“一人之力,終究不足。”
“可是康成公挑選聰穎之士,傳授學問后,由這些聰穎的人,再來傳授更多稍微普通一些的士子學子,就可以傳授更多的人。”
王燦臉上掛著笑容,道:“其實除此外,書院中還可以建立一座藏書閣。所有珍貴的竹簡,用宣紙謄抄然后藏在藏書閣中,供人閱覽。除此外,本官也會安排人,讓人搜集珍貴的古籍,以便于收錄在藏書閣中,供人學習。”
鄭玄聞言,那渾濁的眸子中,閃過一道精光。
王燦最后的一句話,令鄭玄砰然心動。
對于古籍,鄭玄喜歡。
因為許多學問傳承下來,書籍灑落各地,以至于許多學問失去了傳承。如果能以官府的力量,搜集更多的孤本,然后謄抄在宣紙上,那是一大功績。
竹簡藏書,畢竟一卷竹簡上,曾承載的字太少了。
可宣紙則不同。
宣紙薄,能承載無數的文字。
這是兩者的區別。
如果以宣紙修訂成書籍,那么能收藏無數的內容。就算是數千言,上萬言,那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將會無比的輕松。
鄭玄心中思忖間,道:“王大人提及書院,老夫倒是砰然心動。但是,你剛才提及請求。不知道,王大人的請求是什么?”
王燦笑道:“在下的請求,便是希望康成公,擔任書院的院長。有康成公在,料想書院一定會紅紅火火,成為文風圣地。”
鄭玄道:“你的請求,老夫答應了。”
事實上,鄭玄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因為王燦提出的請求,實實在在的,是有利于鄭玄的,是能夠幫助鄭玄弘揚學問的。
這樣的事情,鄭玄欣然應允。
王燦站起身,看向鄭玄,道:“在下替萬千士子,向康成公道謝了。”
鄭玄同樣起身,道:“老夫替萬千士子,向王大人道謝了。”
兩人各自向對方道謝。
王燦道謝,是因為鄭玄留在了瑯琊國,所以瑯琊國的萬千士子,有了福氣。甚至于,王燦也因此而受益。
鄭玄道謝,則是單純替士子道謝,并沒有更多的心思。
這是兩人的區別。
王燦正色道:“書院的事情,我立刻就會安排人進行,請康成公放心。除此外,關于從康成公的門下,挑選士子出來,作為執教的人,只能請康成公費心。亦或者,康成公邀請一些名士,來到書院中執教,那便是最好不過了。”
鄭玄道:“王大人放心,老夫自會處理好的。”
王燦便說道:“在下還有事情要處理,便不多逗留了。康成公保重,在下告辭。”
“慢走不送!”
鄭玄回了一聲,目送王燦離開。
王燦來得快,也去得快,在王燦離開后,坐在下方的孫乾,目光看向鄭玄,正色道:“老師,王燦著實是年輕。如今的情況下,您真要作書院的院長嗎?”
鄭玄輕笑道:“已經答應的事情,我焉能反悔。更何況,我只是在書院這一畝三分地,既不出仕為官,也不掛礙事情,只是傳道授業,然后著書立說,有何不可?最關鍵的是,王燦會搜集諸多的孤本來,那就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對鄭玄來說,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是他最喜歡的。
孫乾聞言,道:“老師所言,弟子明白了。”
“你不明白!”
鄭玄搖頭,輕聲道:“除此外,為師答應了王燦的請求,總體而言,王燦是欠了為師人情的。如你這般,以及其余為師門下的弟子。將來要出仕,也可以近水樓臺,直接到王燦的麾下去。王燦這個人,看起來年輕,卻有手段,值得一觀。尤其他雖說年輕,卻并無一絲一毫的驕矜傲慢之氣,此子的前途,必定不凡。”
孫乾聽到后,心中感動。
他們這些鄭玄門下的弟子,終究是鄭玄關心的。
孫乾道:“老師一番苦心,弟子明白了。”
鄭玄擺手道:“忙去吧,既然要建立書院,這就是一件頗為不簡單的事情。到時候,你也參與器重。”
“喏!”
孫乾拱手就應下。
王燦離開了鄭玄居住的地點,快速返回開陽縣的縣城。
回到軍營,糜竺急匆匆來了。
糜竺見到王燦,連忙道:“主公,事情進展得如何了?”
“成了!”
王燦臉上的神情,布滿了笑容,說道:“我已經說服了鄭玄,讓他留在開陽縣。除此外,我們在他居住的地方,選擇一處地方修建書院,由鄭玄擔任書院的院長。有鄭玄在開陽縣,瑯琊國便自此一飛沖天。可以說,放眼整個天下,瑯琊國都將會文風鼎盛。”
頓了頓,王燦道:“鄭玄一個人,足以撐起書院的運轉。不過書院的修建事宜,全都要我們安排人。除此外,以后書院的一切管理,也需要我們安排人。”
糜竺笑道:“就算如此,也是劃算的。”
“的確如此!”
王燦也是笑著回答,如今的情況下,有了鄭玄在,那么王燦的瑯琊國,便等于又多了一個鎮山之寶,有了鎮國柱石一樣。
糜竺道:“關于修建書院的事情,以及撥款等,卑職立刻就安排。書院的修建,一定會在一個月之內,就徹底完成,絕不會拖沓。”
王燦道:“辛苦你了。”
糜竺道:“卑職不辛苦。”
對于王燦說服鄭玄,糜竺的內心,那是相當佩服。
天下人皆知,鄭玄是隱士。
要讓鄭玄出來做事情,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王燦能做到,的確不簡單。
糜竺退下后,王燦一個人坐在營帳中,思考著下一步的走向。如今他倒是期待劉熙的出手,如果能先得到朝廷的敕令,成為朝廷敕封的徐州刺史,那就最好不過了。
因為先成為徐州刺史,王燦帶兵進入東海郡,那就是名正言順。
而且,也占據了大義。
這是最佳的結果。
所以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到了九月初,王燦暫時壓下了發兵的決定。此前的時候,是決定九月初兵近東海郡的,但王燦如今,卻是在等劉熙的消息。
時間一天天流逝,在王燦等待時,書院倒是最先修建了起來。
糜竺調動了極大的財力,近百名工匠不斷的施工,短短時間內,就已經把書院的大框架構筑了起來,開始裝潢書院的各個院落住宅。
(方向鍵翻頁,回車鍵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