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雄心第36章 命運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國雄心 >>帝國雄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章 命運線

第36章 命運線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空之承 | 帝國雄心 
帝國雄心正文

帝國雄心正文。

“日報日報柏林日報最新電訊:古德里安裝甲群撕開莫斯科外層包圍圈,重新打通與第4裝甲集群的聯系,同時斃敵十余萬、俘獲近二十萬。()蘇殘部龜縮莫斯科城內,再無反擊之力”

秋意蕭瑟的柏林街頭,賣報青年一如既往地高聲誦讀頭版頭條的簡略概要。這場莫斯科戰役的規模雖然還不及蘇德戰爭初期的幾次城市攻防戰,但它的戰略意義和激烈程度卻是獨一無二的。在德國,眾望所歸的結論是空前強大并且充滿侵略性的“紅色帝國”因首都的丟失而陷入崩潰,形勢的演進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以至于許多人都忽略了在戰爭爆發前幾年才憑借工廠大量遷移而獲得迅速崛起的烏拉爾工業區。可若是把柏林和魯爾工業區這兩個選項擺在德國人面前,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把后者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戰略元素

繁華街頭,一輛黑色的梅賽德斯平緩地停住了。車窗搖下,一名看起來非常年輕的空軍中校朝不遠處的賣報青年招了招手:“來一份日報”

“一份日報”青年熟練地完結了手中的兩筆交易,迅速而禮貌地將一份對折好的報紙送到車窗前,然后從對方手中接過印有帝國鷹徽的硬幣。

“不用找了”年輕軍官毫不遲疑地搖起車窗,盡管他的動作沒有絲毫的主觀拖延,但賣報青年還是透過車窗瞟見了車后座上的的乘客——一位同樣年輕,卻擁有空軍元帥銀色領、肩章和大十字勛章的軍官。放眼整個德國,能夠將這三個條件聯系起來的絕不會有第二個人

“是羅根元帥……”賣報青年瞠目結舌地看著相對樸實的汽車在一陣淡淡的青煙中順暢地駛離。

車上,年輕的空軍元帥安靜地翻開剛剛入手的《柏林日報》。對于頭版長篇累牘宣揚“莫斯科戰役”的內容,他只是匆匆掃過,目光最終停留在了次版的最下方:一板一眼的印刷體清楚地寫著“美國艦隊在東海岸舉行實彈軍事演習,同時,華盛頓再度拒絕了英國政府索回被扣留艦艇的要求”。

“長官,您覺得美國人真的敢向我們挑戰么?”輕蔑的口吻來自于剛才買報的那位空軍中校,即便是戰功打開升遷之路的時代,以他這樣的年齡獲得如此軍銜也實屬不易,但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除了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忠心耿耿之外,他在軍事戰略方面的思維高度制約了軍銜的進一步升遷。

車開得很穩,衣裝齊整的空軍元帥視線依然集中在報刊上。不慌不忙地,他答道:“有什么敢不敢的,要想保護國家的根本利益,戰爭是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徑當我們的戰略視角從北海戰略圈上升到泛大西洋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美國海軍半個多世紀以來取得的驕人進步……集美國海空軍之力,要在東海岸挫敗英德聯合艦隊是輕而易舉的”

若是兩國鼎盛時期所組建的聯合艦隊,用“打遍天下無敵手”來描述并不夸張,然而眼下所謂的英德聯合艦隊僅有六艘德國戰列艦稱得上是精銳,其余輔助戰力既無摧枯拉朽的數量優勢又沒有一騎絕塵的技術領先,且只是以“討債”為名示威而來,若在客場角力死戰,勝負幾率恐怕是輸多勝少

中校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須臾,年輕的元帥無奈地嘆道:“此次遠航是弊遠大于利,可惜委員們對我的建議置若罔聞,如果我們和美國之間真的爆發了海戰,最終的獲益者只會是意在太平洋的日本帝國呀”

“算了,長官,海軍事務我們不好管,也犯不著去管聽說委員們對凱塞林元帥近期的表現并不滿意,我看……他們用不了多久就會重新任用您吧”

中校的樂觀言辭聽起來卻像是一種無力的安慰,德國空軍最近半個月的損失固然超過了前面一個階段,但這也與德軍的進攻態勢是密不可分的,何況蘇俄空軍的損失依然保持在一個極其被動的水平上——據統計,在9月的最后兩個星期,德國空軍每損失1架作戰飛機,蘇俄空軍就要損失2.3架,按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除非蘇俄突然獲得強大的外力援助,德國空軍兩個月之內必能徹底擊垮他們

元帥在報紙靠后的幾個版面徒勞地搜尋了一番,這才抬起頭看看窗外:“老伙計,說實話,我對國防委員會已經失去信心了。以前并不覺得,但最近一段時間我想了很多,看似進步的的體制卻未必適合一場非常現實的戰爭”

“您是說……”中校不解地問。

這時候,年輕的元帥卻輕輕地閉上了眼睛,似乎在享受最后一點能夠被自己掌控的閑暇。

1941年10月4日,一列車廂全部使用灰白迷彩涂裝的列車離開柏林向著廣袤的東歐平原駛去。在這趟計劃深入前線進行巡視的專列上,一共搭乘了6位元帥、3位一級上將、5位二級上將等一大批高級軍官。同時,此行從一開始就處于高度保密狀態,不要說是蘇俄諜報人員,就算是德軍東線司令部的一般參謀官也知之甚少。

除了沿途短暫停靠補充淡水和食品,專列在穿過波蘭期間并不停留。老資歷的元帥和將軍在對兩場思路相近卻又有著天壤之別的戰爭發表自己的高談闊論,獨坐在車窗旁的羅根卻看著外面的景色發呆。淅淅瀝瀝的雨雖然不至于影響到鐵路運輸的安全和效率,但它沒日沒夜地下著,將堅硬的土地變成了松軟的泥潭,讓基礎并不牢固的沙土公路變成了坑坑洼洼的爛泥塘,亦令野戰機場回歸到了不堪重負的原始狀態。只有在技術兵器處于相對劣勢的狀況下,雨季才可能變成有利的戰爭因素,深入蘇俄腹地的德軍機械化兵團顯然不在此列。

不僅是雨,漸漸降低的氣溫也令羅根憂心忡忡。數日之前,他專程拜訪了已卸任軍備部長之職的施佩爾——盡管才華橫溢并且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但這位阿道夫.希特勒時期的大紅人還是沒能打動勃勞希奇和國防委員會的委員們,利用“明升暗降”的政治手腕,他們將統籌軍備生產的重任交托給了資歷更為豐富、行事更加穩重并且在上一場戰爭就有過英勇表現的弗里德里希.庫恩將軍。令羅根倍感無奈的是,這位裝甲兵將軍只是在后勤方面有所建樹,執掌軍備生產的經驗并不多,能力更是有待考驗。

與施佩爾的交談讓羅根喜憂參半:喜的是德國駐軍前一個冬天在挪威所進行的一系列防寒測試給軍備部門提供了非常好的參考,在技術部門的努力下,包括油料抗凍劑、火炮與槍械防護套、新式單兵防寒用具都已實用化;憂的是在8月份之前,德軍高層仍以為戰線將在蘇德邊境度過1941年的冬天,而波蘭的天氣并不比德國東北部更為糟糕。可是僅僅在一個月之后,德軍的先頭部隊就已經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北線更是對蘇聯軍事重鎮列寧格勒形成了南北合圍之勢。不論五個星期內是否能讓蘇聯妥協,數百萬德軍官兵在俄國過冬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時間之爭對剛剛整合了西歐資源的德備部門來說無疑是個巨大且嚴峻的挑戰

路過某座不在計劃內的火車站時,專列總是會稍稍減慢速度,羅根總在刻意關注那些滿載軍用物資的軍列,想象車廂里裝運的是普通的軍械彈藥還是后面幾個月對部隊戰力具有關鍵意義的防寒物資,然而國防委員會的元帥和陸軍司令部的高級參謀們的傾向清楚體現在那些平板車廂上——毫無疑問,防水帆布對四號F2型坦克正如同旗袍對身材凹凸有致的美女,非但起不到遮蔽的效果,反而令這曼妙的身形更加醒目。作為目前唯一能夠直面蘇軍重型坦克的德軍主力坦克,自從定型投產以來,它已經用戰場表現征服了嚴謹的德軍官兵們,以至于具備生產條件的德軍兵工廠如今都在加班加點地趕制這種坦克,而它的產量也連續三個月打破原有記錄。站在實戰角度,這樣的調整無可厚非,然而兩眼緊盯單一的兵器絕非明智的取勝之道,四號F2型坦克成批運往前線的同時,鐵拳系列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僅僅停留在具有再裝填功能的“II”型,半自動步槍和火箭炮的實用計劃一拖再拖,就連最有把握的空軍噴氣式戰機似乎也因為缺乏高層支持而陷入了停滯,齊頭并進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計劃仍在有力推進當中,卻跳不出漫長繁雜的研發試驗流程。

“我們的國家英雄這是怎么了,自從旅程開始就一直沉默不語,有什么心事?”馮.克盧格元帥在羅根對面坐了下來,表情溫和、言語關切。

危難關頭,若讓羅根從一干陸軍元帥中挑出一個能夠免死的,性格耿直的馮.克盧格應該是不二的人選。現如今,這位功勛卓著的陸軍元帥擔任著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軍預備力量總指揮以及柏林地區衛戍總司令等職務,雖說基本離開了前線,但手中仍握有相當的實權。

“哦,也沒什么只是在猜想這個即將到來的冬天會是一個怎樣的季節……但愿不要過于寒冷”羅根有些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

“噢”馮.克盧格很認真地點了點頭,“但愿吧,我也是這樣想的”

羅根往旁邊看了看,壓低聲音道:“這么說來,您也覺得戰爭不會這樣輕易結束?”

馮.克盧格上身端坐,雙手交叉置于小板桌上,道:“縱觀俄國歷史,這是一個從未被征服過的民族,它的堅韌性也許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想……小心總是沒有錯的”


上一章  |  帝國雄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