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雄心第14章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國雄心 >>帝國雄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章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第14章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空之承 | 帝國雄心 
威武,秋風落葉蕩英倫第13章海神蘇醒

1940年9月6日,星期五。

阿姆斯特丹港一座花園式洋房的露臺上,德國空軍上校漢斯.羅根滿懷期待地目送那些機翼下涂著鐵十字徽標的He111和Ju88在轟鳴中以遮天蔽日之勢撲向海峽對岸。自8月20日以來,德國空軍以懷特島為前沿堡壘,在激烈的空戰中擊落英國戰斗機299架、轟炸機126架,使得英國皇家空軍力量削減到了不列顛空戰開始時的三分之一弱,基本控制了不列顛南部和東南部的制空權。

小小的懷特島,終究成為撬動不列顛空戰進程的支點,年輕的軍官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勝利而驕傲!

有了“堡壘”作戰行動前期的準備經驗,羅根這一次同樣要求任何與“海神之怒”計劃相關的文件一概不得以無線電的方式傳送,傳統的紙質公文傳遞雖然速度較慢,但可靠性方面卻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為了驗證英國人對德軍恩尼格瑪的破譯能力,羅根在“海神之怒”中特意安排了一個無關大局的小“情節”,好讓那些迷信“啞謎”無解的將軍們看看清楚:英國佬甚至知道你們大腿上有幾根毛!

目送蝗蟲般的德國轟炸機群遠去,羅根轉頭看了看北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所謂的東風,便是北海多變的天氣!

“上校,最高統帥部剛剛派人送來了急件!將軍請您一同到會議室去!”

“噢!”羅根轉過頭,看到副官卡爾.奧古斯特精神抖擻地從樓梯間那邊快步走來。雖然直到現在,羅根都還不能確定這位年輕的空軍少尉是不是耶舒恩內克或者說戈胖子派在自己身邊的“臥底”,但在正常軍務方面,羅根無需避諱,而22歲的奧古斯特也表現出了比哈特曼更高協調能力和軍事涵養——不愧是出生在軍人世家又經過正規軍事院校培養的傳統軍人,行事一絲不茍,傳令準確到位。不過能否成為將才,除了戰斗的磨礪,那還得看個人的修為。

“戰斗,馬上就要開始了吧!”

臨下樓之前,比羅根還要年輕的空軍少尉遠眺著湛藍色的大海,眼中充滿了期待。

在會議室里,包括行動總指揮沃爾夫拉姆.馮.里希特霍芬、副指揮官、庫爾特.弗雷克在內的主要成員無一缺席,由于陸軍在這次行動中只承擔佯動任務,故而只派了參謀部的威爾漢姆.佛利陸將軍擔任高級聯絡官。

里希特霍芬拆開統帥部派專機送來的文件,迅速看了一遍,“諸位!”

房間里所有人齊刷刷地立正。

“根據派駐挪威的氣象站預測,未來一個星期,北海和不列顛以晴朗天氣為主!因此,最高統帥部下令,‘海神之怒’從今天起開始實施,各作戰環節由行動總指揮部全權負責!”

耳邊,一陣雀躍卻不喧鬧的歡呼。

命令一經下達,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德軍通訊站最先打破無線電靜默,緊接著,位于德國西北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電臺像是從冬眠中醒來一般突然活躍起來,普通加密和雙重加密的電波無形地傳播著。很快,法國北部的公路上隨處可見自西向東調動的裝甲部隊和步兵隊列,德國空軍的偵察機幾乎每隔兩個小時就要對英格蘭南部和東南部沿海重要軍事目標進行一次航拍偵察。不僅如此,下午和傍晚,德國空軍還出動了戰斗機和轟炸機1200余架次,對克羅默以南、布賴頓以東的“大倫敦防御圈”進行了集中轟炸!

一切的一切,都讓英國人意識到,對岸的德軍終于要有所行動了!

當天晚些時候,集結于德國東北部波羅的海沿岸區域進行訓練的海空軍航空部隊,陸續向指定機場或港口進行轉場。海軍主力艦隊的“格耐森瑙”號戰列艦也率領著德意志級裝甲艦“舍爾海軍上將”號、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6月修復)和若干驅逐艦,于9月6日夜通過基爾運河從波羅的海進入了北海,暫時駐泊在威廉軍港。

德軍的大規模調動,自然沒能“逃過”英軍情報人員的耳目,僅僅6日當天,德軍無線電監測部門截獲的可疑無線電訊號就多達52條,經過努力,破譯了其中7條,每一條都與德軍此次大規模調動有關:空軍轉場、陸軍調動、艦隊集結,消息及時而準確。很顯然,遠征軍黯然歸國,空軍也無力染指歐洲大陸,但英國多年構建的強大情報網仍在運轉,平時他們潛伏在各個角落里刺探情報,然后通過各種途徑傳遞回國——以無線電通報雖然是速度最快的一種,但暴露自身的危險性也是相當大的。

德國情報安全部門一夜之間抓獲多少英國間諜,那不是羅根所關心的。如他說了,英軍于次日凌晨出動數十架轟炸機對法國的瑟堡、勒阿弗爾、費康、迪耶普、加萊等港口進行了空襲,而這些港口無一例外地集結了大量的運輸船只。德軍雖然早有準備,在這些港口周圍部署了大量放開火炮,并動用了Bf110戰斗機進行攔截,但這些雙發戰斗機此時還不能稱為真正的“夜間戰斗機”,攔截效率仍然很低。結果,英軍轟炸機成功投下了幾十噸燃燒彈,使得德軍在上述港口集結的人員和船只遭受了較大的損失——這,竟與原本的歷史時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黎明前,多弗爾海峽北側的英軍岸炮陣地上,警戒的哨兵仍密切關注著前方的海面。這里是英吉利海峽最窄的地方,兩岸相隔僅僅三十四公路,快艇跑個來回也就一個小時,即便是慢吞吞的運輸船,五個小時之內也能往返一趟。更要命的是,德軍在加萊一帶部署了遠程重炮,那些口徑超過150毫米的家伙能夠輕而易舉地將炮彈送到海峽對岸,這不禁令人想起一戰時期的巴黎大炮——德國人眼下的實力,可比1914年的時候強多了!

“長官,海面上似乎有船!還不止一艘呢!”一個平日里就自稱擁有“順風耳”的英國士兵急切地找到了自己的班長。

年長的士官咬了咬自己的下嘴唇,“吉姆,你最好不要拿這種情況來開玩笑!”

年輕的士兵賭咒道:“當然,如果那里沒有東西,我自愿在黑房間里呆上一個星期,并且讓老鼠咬掉我的腳指頭!”

“好吧!大家都回到炮位上去!”士官一面招呼著下屬各歸各位,一面拿起電話,“團部嗎?這里是3營1連2排1班,我是約翰.卡爾梅斯中士,我們懷疑有德國佬的船只在海面上活動,說不定是在布雷……把握?長官,事關重大,我沒辦法給您一個準確的百分比……好的,好的!”

掛下了電話,士官獨自呢喃著,并且緊皺著眉頭注視著漆黑一片的海面。

一分多鐘之后,啪啪兩聲脆響,兩顆閃爍的光點以大于45度角的軌跡迅速飛向前方,掐著秒表數到6,兩個光點突然綻放出刺眼的光芒,頓時將籠罩在海面上的黑暗驅逐殆盡。

“該死的德國佬!他們還嫌這片海域的水雷不夠多嗎?”士官咬牙切齒、拳頭緊握,視線中,多弗爾海峽中竟有四、五十艘小型船只,從它們的輪廓來看,有掃雷艦、布雷艦還有魚雷艇,天知道它們是怎么悄無聲息地溜進海峽而又不碰觸雙方先前布下的大量水雷。遠遠看去,一艘艘似乎都處于靜止狀態,但仔細辨認的話,又會發現它們其實是順著海流緩慢移動——錨雷對這種小噸位的船只不感興趣,極慢的航速又能讓水手們及時發現并避開附近的飄雷,如此精細的耐心活,大概也只有嚴謹的德國人才干得了!

對于海上的掃雷和布雷,英軍官兵們其實并不陌生。自從戰爭爆發以來,這兩個老對手就在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布設了數以千計的水雷,并在北海北部、多弗爾海峽和丹麥海峽西側形成了三大雷場,其中前面兩處雷場都是英國海軍為了堵塞對手航路而布設的,后者則是德國海軍著名的“海上西壁”——用于防御英國艦隊的突襲、強擊。

英德兩國的水雷混雜,這樣任何一方預留的通行航道都已經不復存在。可想而知,英國艦隊若是冒然闖入多弗爾海峽,必然陷入未知的水雷陣,然后在德國空軍和岸炮的聯合絞殺下損失慘重!

如此淺顯的道理,英國人不會不知。要塞中的電話響起,士官抓起來一聽,立即大聲對炮位上摩拳擦掌的炮手們喊道:“伙計們,裝填榴彈!正前方6000碼,給我狠狠地打!”

對于6000碼的距離,官兵們無不驚詫:膽大妄為的德國佬竟然把水雷布到北岸來了,既然在自己眼皮底下,豈有不好好教訓的道理?

片刻之后,一門門位于鋼筋混凝土炮位中的重炮嘶吼起來。盡管這些火炮有的制造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有些則是在1916年參加過日德蘭大海戰的,年齡無礙于英國海軍將它們重新武裝起來用于鞏固海防。

隆隆的雷聲中,重磅炮彈如冰雹般向近海的那些德國布雷艦船砸去。魚雷艇速度快,一轉眼功夫就加速逃離了,但那些布雷艦和武裝船只行動就要遲緩得多,只見一艘艘在接連騰起的白色水柱中無助地飄搖著,幾乎每一輪射擊都有一艘船傾覆或者沉默。

見海面上的德國艦船毫無還手之力,英軍岸炮部隊打得很是歡快,但也就過了兩三分鐘,南岸也響起了聲勢完全不遜于北岸的“雷聲”。須臾,德軍的大口徑炮彈呼嘯著落下,在英軍海岸要塞周圍驚起了山崩海嘯般的爆炸。由于射程上的劣勢,英軍的多數岸炮很快停止了咆哮,通過專用炮軌撤回到掩體之中,唯有那些配置在炮塔式掩體中的火炮還在繼續轟擊海面之敵。

德國布雷艦船撤走了,海面上飄著船體碎塊、救生圈、用來裝水的木桶和瓶瓶罐罐,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潛藏在海面之下的水雷——飄雷、錨雷還有德軍特有的磁性水雷。即便沒有德軍岸炮和空軍的干擾,英國海軍要從中清理出一條東西走向的安全通道也得花費至少兩天的時間,這也意味著短期內多弗爾海峽是無法通行了!


1940年9月7日,星期六。

天還未亮,隸屬于德國空軍的兩架Ju88就從挪威北部的卑爾根機場起飛,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飛行,它們成功抵達了英國本土艦隊的錨泊區附近,并利用機上搭載的專業航拍設備開始了德國空軍近一個月來對英國北部海軍基地和錨泊地的第19次空中偵察。

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的漢莎航空就以開拓航線為由,利用經過改裝的民用型Ju88拍攝了大量偵察照片,為德軍后來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做好了技術鋪墊。到了1939年,德國的航拍技術已經遙遙領先于歐洲各國,而且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被集中起來分析各處收集來的照片,用以推測潛在對手的軍事部署和重要軍事設施。在波蘭戰役初期,德軍最高統帥部幾乎每天都能夠從空中偵察部隊獲得當天的航拍照片,并由此來判斷波蘭軍隊的調動,而在西線戰役中,這些偵察機同樣為最終的勝利起到了機器重要的作用

幾乎就在這兩架德國高速轟炸機出現的時候,一小隊相比之下身形靈巧得多的英國戰斗機也出現在視線之中,它們的V字形編隊永遠是那樣的華而不實。德國飛行員們看起來并不急于撤退,他們一面拉起高度,一面繞著英國艦隊通常駐泊的區域各飛行了半圈,緊接著會合一處,猛然加速,甩開即將進入機炮射程的英國戰斗機朝著挪威方向飛去。

六架“颶風”鍥而不舍地在后面追了一段路,眼看著實在追不上在,這才悻悻地返航了——德國人在戰爭之初就掌握了發動機的氮氧增壓技術,即通過向飛機發動機注入液氮獲得瞬間的爆發效率。Ju88的航速本來就足夠與“颶風”初期生產型相匹敵,加速之后足以全身而退。

當然,如果德國飛行員們碰到的是空速更為突出的“噴火”,情況就麻煩一些了——他們必須再向挪威海岸飛行至少150公里,那樣才能獲得己方的Bf109戰斗機保護。

經過了相同時間的飛行,兩架遠程偵察機終于回到了卑爾根,飛機一降落在機場上,專業的技術人員就迅速從機首位置的航空照相機里取出底片盒,沒有絲毫停頓地送往設立于機場附近的技術機構。僅僅又過了一個小時,一條雙重加密的電報由卑爾根發往柏林:未見胡德、反擊和兩艘伊麗莎白女王,巡洋艦數量亦減少一半。

這意味著除呃留守地中海的“聲望”號,英國海軍航速最快的四艘主力艦在之前一晚已經離開了北部錨地——天亮之后,從挪威和丹麥起飛的德國戰機一直在北海中西部和南部海域偵察,那里還部署了十余艘德國近程潛艇,若是這支英國大型艦隊進入了北海,躲過德軍“耳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土面臨大規模入侵的威脅,這支英國艦隊的去處只有一個: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海域——那里處于德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邊緣,若是全速行駛,艦隊下午從那里出發,午夜前就能從西端進入英吉利海峽攻擊那些試圖登陸英國的德國艦船后,而且還有機會趕在天亮前撤出英吉利海峽!

英國人的算盤打得不錯,但一大清早,懸掛著德意志海軍戰旗的戰列艦“格耐森瑙”號就帶著一幫小弟離開了戒備森嚴的威廉軍港,它們小心翼翼地穿過德國海軍以大量水雷構筑的海上“西壁”,在空軍戰斗機群的掩護下氣勢洶洶地迫近英國海岸,然后以猛烈的炮火轟擊了沃什灣沿岸的巴克默和巴克頓兩處目標。超過20公里遠程炮擊,實際上并沒有對英軍的岸防工事造成巨大破壞,但這卻是德國海軍自1914年以來頭一次炮擊英國本土,隆隆的炮聲不亞于在英國人心靈傷口上撒了把鹽。

一直以來,強大的“胡德”號都被看作是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天敵”:論航速,胡德大爺的輪機雖然老邁,卻也還能跑出將近30節的高速;論火力,大爺的15英寸炮比沙恩霍斯特級的主炮大出了整整4個英寸。然而,大爺此刻已經無法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北部錨地殺出,截斷德國戰列艦的退路然后胖揍一頓——從愛爾蘭水域繞過蘇格蘭北部海域在進入北海,等英國戰巡跑完這趟,德國水兵們都回威廉港洗好澡睡了一覺!

面對如此威脅,一隊英國轟炸機頑強地投入了反擊,但它們還沒來得及將炸彈扔到“格耐森瑙”號頭上,就被德國空軍的梅賽施密特機群一架不留地全部干落——這,就是失去制空權的下場!

完成炮擊之后,德國艦隊沿著不列顛東海岸北上,僅僅過了三個小時,他們的炮彈就落在了英國著名的港口城市紐卡斯爾,此前未曾遭遇轟炸的紐卡斯爾居民頓時陷入混亂之中,而恐慌也像是瘟疫一般速蔓延到了整個不列顛的東海岸!

這時候,當德軍的遠程偵察機又一次飛過英軍的北部錨泊地時,終于發現兩艘龜速的納爾遜級戰列艦和一艘老邁的復仇級戰列艦動了,它們帶了幾條巡洋艦和驅逐艦,看樣子準備和年輕的德國艦隊干上一架,比比看誰才是北海的統治者。不過在它們抵達之前,肇事者就已經溜之大吉。復仇不成,這支英國艦隊反而遭到了一隊德國He115水上魚雷轟炸機的襲擊,一陣手忙腳亂的反擊之后,它們又無可奈何地撤回了北部。

北海鬧劇轟轟烈烈地上演之時,英吉利海峽也不平靜。在德軍的前沿堡壘懷特島,2門280毫米口徑的K5鐵道炮不再向倫敦西郊遠程發炮,而是將255公斤重的炮彈砸向了伯恩茅斯和普爾的海岸要塞,德國陸軍的150毫米口徑的陸軍野戰炮群也向樸茨茅斯至南安普頓一線的英國海岸防線傾瀉兇狠的炮火,而從懷特島機場起飛的俯沖轟炸機更是幾乎一刻不停地對波特蘭角至韋茅斯(天空的惡趣味,哇咔咔)平坦海灘后面的英軍塹壕、堡壘進行轟炸,從法國北部機場起飛的大群He111和Ju88則攻擊了距離海岸線30公里以內的英軍鐵路樞紐和二線陣地。

英格蘭南部中段警報連連!

隨著太陽升起,大量的船只出現在了瑟堡、勒阿弗爾和費康港外,從它們航行的方向以及德軍轟炸機、火炮密集攻擊的區域來看,困擾人們許久的謎底似乎已經揭開了——從樸茨茅斯到波特蘭角之間百余公里的海岸線上,擁有多座港口和大大小小二十余處地勢相對平緩的海灘,德軍部隊若是集中在這一區域登陸,不僅陸空火力掩護能夠得到保障,后勤物資也能夠通過懷特島這一重要中轉站高效率地進行運輸。

午飯點上,龐大的德國船隊出現在了英軍岸防部隊的視線中,盡管沒有強大的水面艦隊支援,但只要英國人的岸炮一開火,在空中盤旋的斯圖卡就會毫不猶豫地俯沖下去,它們的500公斤航空炸彈,威力可不比戰列艦的12英寸炮小!

正常思維下,德國人能夠想到的,英國人也能。

下午1時許,一艘德國潛艇在圣戴維角以西海域發現了全速南下的英國艦隊,其陣列包括戰列巡洋艦“胡德”和“反擊”,英國本土艦隊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同級戰列艦“馬來亞”號,連同輕重巡洋艦和驅逐艦,大大小小三十余艘艦艇擁有強大的水面戰力。按照火力投送量來計算,它們的主炮加在一起恐怕已經超過了集團軍級的炮兵群!

同一個時間段,在英吉利海峽西口的斯塔特角附近海域,英軍派出了四十多艘掃雷艦和用普通拖網漁船改裝的掃雷艇對海面上的水雷進行清掃,并與從瑟堡出擊的德國魚雷艇隊打了一場小規模海戰,在德國空軍的“干涉”下,德軍一方獲得勝利,但等德國人的飛機和艦艇一撤,英軍掃雷艦船就又從普利茅斯等港口駛出,用最快的速度排除最近一段時間德國佬布下的各式水雷。

坐鎮阿姆斯特丹全盤統籌戰局的羅根,默默看著正統的德國參謀軍官們根據各方情報演算戰場形勢:英國本土艦隊天黑前后剛好駛入英吉利海峽,這時德國空軍已經無法發揮戰力,潛艇的攻擊也將面臨英國驅逐艦群的頑強阻擊;盡管德國空軍的襲擊并沒有“意外”獲得戰果,但從英國北部錨地南下的三艘英國慢速戰列艦還是老老實實地調頭北行,只留給人們無比落寞的背影;此外,從法國北部港口出發的德國“登陸船隊”已經在英格蘭南部近海等待了快一個小時,不進不退、不攻不撤。

羅根看了看手表,向里希特霍芬建議道:“將軍,該執行稻草人方案了!”

“嗯!”里希特霍芬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命令道:“通知運輸機部隊,執行‘稻草人方案’!中部登陸船團,一個小時后開始返航!”

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羅根的戰術不僅讓己方的將領和參謀們大開眼界,也保準讓英國人暈頭轉向、找不到北!


上一章  |  帝國雄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