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雄心第108章 出訪美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國雄心 >>帝國雄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章 出訪美國

第108章 出訪美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空之承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天空之承 | 帝國雄心 

帝國雄心

帝國雄心。

應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邀請,在德、意、法、英、西、土六國宣布組件“歐洲聯合艦隊”后一個星期,德國內閣總理漢斯.羅根由外交部長馮.牛賴特和國防部長雷德爾陪同,踏上了自己的首次訪美之行。

時值寒冬,當德國訪問團乘坐的專機抵達華盛頓機場時,這里剛剛下過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在美方匆匆清掃過的跑道上,被譽為“機械齊柏林”的Ju490G穩穩降落下來,除了那猶如小飛艇般龐大的機身,它出色的飛行能力讓航空工業十分發達的美國人也嘆為觀止。不過,相比于美軍計劃大批量生產和裝備的B29,德國人現役的戰略轟炸機在航程和載彈量方面就顯得有所不及了

大批美國政要在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的帶領下親往機場迎接,盛大的場面給足了戰后首訪美國的德國政fǔ領導者面子,但羅斯福的缺席還是讓人們不禁聯想起“歐洲聯合艦隊”宣布組建后美國政fǔ的遺憾聲明——美國政fǔ本無權干涉位于大洋彼岸的歐洲事務,然而“歐洲聯合艦隊”的出現瞬間打破了大西洋的固有平衡。以簡單的加法計算,即便美國將全部的海軍艦艇調往東海岸,也不足以和歐洲最主要的六個海軍國家對抗。俾斯麥級、齊柏林級、喬治五世級、光輝級、敦刻爾克級、維內托級,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突然“聯合”在了一起,在美國民眾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至于在華盛頓機場的外圍,一些美國民眾舉著諸如“警惕法西斯歐洲”、“歐洲佬滾蛋”之類內容激進的標牌表達自己的抗議情緒,騎著高頭大馬的美國騎警并沒有像往常一樣驅散這些人,而是遠遠地組成了警戒線,以不盡相同的眼光看到來訪者與抗議者

從走下飛機舷梯開始,羅根就在冷靜觀察著美國官員和民眾的反應,對于那些抗議的標牌,他沒有絲毫的驚訝,反而對美國政fǔ以這種“溫和”方式表達反對情緒感到些許意外:看來眼前的這個美國雖然擁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和經濟實力,但在政治方面還遠沒有獨霸全球的氣勢和自信,聯想到另一個時空丘吉爾在二戰結束后發表的“鐵幕演說”,這一切就不難理解了——美國的霸權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國引導和培養起來的,這聽起來非常奇怪,卻反映出了一個沒落的老牌帝國無奈而智慧的手腕:既然歷史潮流無可逆轉,那么就通過手把手教導自己的繼任者,使其戰略路線盡可能與本國利益相符合。用形象一些的比喻說,那就是當老皇帝已經無力駕馭局勢時,便主動交權并且煞費苦心地引導小皇帝縱橫天下,雖然滿心酸楚,卻至少還保留著“太上皇”的位置而不必死于奪宮政變,并在小皇帝的決策中施以自己的影響

坐上美方提供的勞斯萊斯高級防彈轎車,羅根開始好奇地打量著早年曾在電視中看過多次的美國首府,除了沒有五角大樓,沒有硫磺島戰役紀念碑和越戰紀念碑,國會大廈、華盛頓大教堂、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以及白宮都端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為這座少有現代化建筑的城市保留著獨特的歷史氣息。車隊最終抵達白宮,這時候它的后花園自然沒有被人開墾出菜園子,在暖和的大廳里,羅根一行人終于見到了身殘志堅的楷模、仰慕已久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這位常年與輪椅作伴的老者有著慈祥端莊的面容,當人們坐下來與之交談時,既不會覺得過分嚴肅,又很難全身心地放松下來。

“總理閣下能夠來到處于戰爭狀態中的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我們倍感欣慰和鼓舞,同時也看到了德國朋友真摯的心”簡單而莊重的開場白之后,羅斯福贊道:“三年的戰爭讓德國褪去了戰前的浮華,能夠在擊敗諸多強敵的同時完成內部的升華,這樣華麗而又果斷的成就真是歷史罕見”

得益于從小學階段開始的英語教育,羅根大致能夠聽懂羅斯福的語言,并最終從翻譯官那里得到確認。

“人們往往只看到德意志的嚴謹刻板,其實我們同樣有著一顆開拓進取的心我們擁有尚武的傳統和堅韌的品質,卻更加愛好和平”

羅斯福微笑著說:“美國真心實意地與每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交往,并且真心實意地相信歐洲組建聯合艦隊完全是出于加強歐洲各國交流合作的目的,而絕非戰爭用途”

對于羅斯福在開場階段就提出這個現實問題,羅根毫不回避地答道:“確切的說,歐洲聯合艦隊是用來捍衛和平的,絕非侵略之用”

羅斯福點點頭:“基于這樣積極友好的初衷,我真心希望歐洲各國在決定這支艦隊的部署和行動時,能夠考慮到大西洋乃至世界局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對峙”

羅根很有技巧地回答說:“德國政fǔ定當堅守這一信條”

羅斯福何等老辣,他很清楚這句話背后的蘊意,便直接將話題轉到近期局勢愈漸緊張的西亞地區——意大利政fǔ已經向埃及東南部大量增派部隊,意軍偵察機也頻頻侵入沙特領空,而且在沙特境內,近期還陸續發生了幾起間諜事件。

“我們對于意大利政fǔ在西亞地區的軍事部署非常關注,同時也感謝德國政fǔ的好意提醒美國將堅持一貫立場:絕不主動挑起矛盾,面對挑釁也絕不妥協”

若是美國民眾知道德國政fǔ已經就沙特問題向美國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想必不會再單純地把德國當做意大利的同伙,更不會在機場外圍舉著那些并沒有太大意義的牌子,然而這一切都是德美兩國基于戰略合作基礎而進行了情報互換,屬于兩國的高度機密,一旦被外界所知,雙方都會陷入被相當被動的境地。

“我們雖然極力阻撓意大利政fǔ作出這種破壞國際關系的舉動,但一切努力基本告于失敗有一點總統閣下是完全可以放心的:無論如何,歐洲聯合艦隊都不會用于支持這種侵略行動,事實上,這支艦隊預計到1943年底方能夠形成真正的‘聯合’”

羅根信誓旦旦的言辭并沒有讓在場的美政高官尤其是軍隊將領感到放松,在世人心目中,德國政fǔ能夠以和平目的作掩蓋吞并蘇臺德乃至整個捷克、吞并奧地利以及最終悍然發動戰爭,其行徑之惡劣并不亞于蘇聯人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進攻德國,對于這樣的國家,縱然高層數度更迭,也依然是不那么可靠的

“話歸正題”羅斯福說道,“若是美國因為沙特問題而向意大利宣戰,德國政fǔ將持何種立場?”

“中立”羅根毫不遲疑地回答道,“不偏向于任何一方的中立,德國與意大利、德國與美國的軍事貿易將同等對待——或全部中止,或對等開展”

羅斯福想了想:“出于公正的立場,我寧可德國政fǔ選擇前者。至于因為軍火貿易而造成的損失,我們愿意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彌補”

“不瞞您說,目前德國政fǔ的軍火貿易中,美國所占的比例要遠遠超過意大利”羅根緊接著擺出了非常可信的理由:“德國不可能向政治立場難以捉摸的鄰國大量出售作戰裝備和軍用物資”

“縱然如此,美國向西亞運輸作戰物資的難度也要遠遠超過意大利”羅斯福的態度和立場鮮明而堅決。

這時候,羅根不擇時機地提出:“如若美國政fǔ愿意將海軍一半以上的造船訂單交給德國的造船廠來完成,我們當然可以停止對意大利的一切軍事輸出”

按照1942年美國政fǔ向本國造船廠發出的軍事訂單,艦船建造的總噸位高達兩百多萬噸,當年建造完成一百二十萬噸,服役了220余艘各型作戰艦艇和600多艘非戰斗艦船,如此驚人的造船能力,使得太平洋戰爭的結果在船臺上就已經被決定——除了充裕的戰爭資金,美國各造船廠的實力也是關鍵所在,若是將美事造船訂單的一半交給德國造船廠,短期內雖然不會對美國本土造船工業造成明顯危害,從長遠來看,卻會讓世界造船工業的重心向歐洲偏移,并讓德國的造船工業實現規模上的巨大飛躍

“‘一半’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羅斯福緩緩回應說,“如我剛才所講,只要德國信守承諾停止向意大利出口軍事物資,我們愿意提供其他形式的補償,將造船訂單交給德國造船廠當然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具體的數量,我覺得要兼顧美國的造船要求和德國的造船能力,所以具體數量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員去商談相信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我們一定能夠達成符合雙方利益的協議”

在這樣的場合,羅根也不便揪著一個問題追論到底,他第一次主動轉換話題:“說到共同利益,不知太平洋戰事近期進展如何?”

這個問題一出,氣氛頓時有變冷之感,只見羅斯福輕嘆了一口氣:“不太樂觀”

“哦?”

“是這樣的,尊敬的德國總理閣下”列席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本森將軍替羅斯福解釋道:“由于日本海軍在夏威夷群島以東海域部署了大批潛艇,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主要航道上的損失陡增,目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既定的作戰行動”

“日本人不是一直在夏威夷周邊部署有大量作戰潛艇嗎?”羅根很是疑惑,雖說赫斯當政期間德國向日本出口了一批潛艇,但僅憑這些性能一般的潛艇就能夠改變日軍潛艇部隊一貫的頹勢,任他是不敢相信的

“事實上,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有相當一部分船只是被歐洲軍人操控的潛艇所擊沉的”本森的一番話讓現場的氣氛更加凝重了,不論是政客還是軍事代表,都很清楚德美戰略合作協議的主要條款,德國對日提供潛艇一事就曾釀成過軒然大,若是再出現德軍官兵直接協助日軍作戰的情況,兩國之間的關系將不僅僅是“尷尬”

目光從本森身上轉到羅斯福那里,羅根發現這位美國總統正盯著自己看,很顯然,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發言完全是有預謀的,而且特意采用了“消息”而非“情報”,并且只是說“歐洲軍人”。

“我可以用德國內閣總理的名義起誓,德國政fǔ絕沒有向日本派遣作戰人員,除非……日本政fǔ雇傭了我們的退役官兵?”羅根轉向自己的國防部長、海軍元帥雷德爾。

“應該不存在這種可能”雷德爾以較為肯定的語氣說道,“德國海軍的退役官兵絕大部分都被安排到了航運部門和企業工作,離開德國都會進行嚴格的登記,尤其是潛艇部隊的官兵如若有必要,我們可以立即開展一次人員清查”

羅根點點頭,指示道:“讓海軍部立即開展這項工作,同時也讓空軍和陸軍對各自退役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進行一次清查”

對于德國總理和國防部長的認真姿態,美國人依然是半信半疑,這時候,總統羅斯福提出了一個猜測:“我在想,這件事會不會跟意大利人有關”

“意大利人?”羅根頓時吃了一驚,長期以來,由于心存對意大利政fǔ和軍隊的深深不屑,德國情報部門并沒有在這個國家建立嚴密而完備的情報網,人員和經費的投入可能還不及在蘇聯的十分之一。很多時候,重要情報都是由那些在意大利軍隊進行軍事交流的德官們主動報告的,而這種軍事交流在德意海軍之間開展程度又恰恰是最低的。

看到羅根的反應,羅斯福的表情反而稍稍緩和了一些,他問本森:“意大利海軍是否擁有較為先進的作戰潛艇?”

“據我所知,他們的馬切洛級和馬可尼級中型潛艇都是較為優秀的”本森轉向雷德爾,謹慎地問道:“這兩級潛艇或許和德國潛艇不相上下?”

從翻譯官那里了解到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疑問,雷德爾鄭重其事地回答說:“性能相當不錯,而且意大利海軍的潛艇指揮官們非常擅長單獨作戰”

得到了這個答案,本森將軍扭頭看看羅斯福,不再說話。

“我們有理由相信德國政fǔ不會做出因小失大的愚蠢決定”羅斯福大度地化解了尷尬,也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現場氣氛。

“那么現階段美國艦隊還在等待合適的進攻時機咯?”羅根的問題聽起來有些中庸,但凡不采取積極進攻策略都可以被理解為“尋找機會”,但在這個歷史時空的太平洋戰爭中,由于戰端起因是日本進攻菲律賓而不是偷襲珍珠港,美國人的憤怒情緒并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促使他們對日作戰的關鍵情緒反而是“恐懼”——當時德國已經擊敗英法并抵擋住了蘇聯的進攻,除非被蘇聯打垮,德國毫無疑問將擁有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而軸心國陣營的意大利同樣擁有不可小覷的海上力量,若是德意日三國聯手進攻美國,至少在海戰階段,美軍只有非常小的勝算,而隨后德美之間因為爭奪英帝國海軍“遺產”而發生的摩擦進一步增加了美國政fǔ和民眾的擔心,若不是德國發生政權更迭、美國和不列顛最終達成了艦艇歸還協定,美國的戰爭路線很可能成為對日媾和、對德作戰,畢竟日本威脅的是海外殖民地,而德國威脅到的已經是美國東海岸了

“戰爭就像是一場拳擊比賽,經過了開場的試探,中場便是在相持中找尋對方的破綻”羅斯福巧妙地解釋了太平洋戰爭的現狀,免得讓人覺得美軍是在消極避戰——眾所皆知,美國建造服役主力艦艇的速度對日本擁有絕對的優勢,這意味著時間拖得越久,美國的相對實力就會越強,渴望速戰速決的日本政fǔ承受的壓力也隨之增大。

“我們從不懷疑自己能夠最終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羅斯福緊接著表態說。

“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羅根的本意恰恰相反,若是戰爭很快就結束了,美國政fǔ哪里還需要下那么多造船訂單?實際上,他反倒希望日本能夠在戰爭相持階段先贏一局,那樣美國政fǔ不但會增加軍事投入,甚至還可能冒險接受德國主動提出的戰略協助方案——派遣主力艦隊進入印度洋,從南面牽制和吸引日本海軍。這樣做最大的壞處就在于“引狼入室”,使得東南亞的形勢變得更加錯綜復雜,而在英法戰敗之后、美日開戰之前,美國勢力在這里是擁有最大優勢的小說閱讀網.net


上一章  |  帝國雄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