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名正言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初唐崢嶸 >>初唐崢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名正言順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名正言順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7日  作者:狂風徐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狂風徐徐 | 初唐崢嶸 

正文卷

雁門關。

十月末,曹國公李世績率五千唐騎出關,一路向北,攻入云州,此時突厥大敗,突利可汗被困于雁門關內的消息早已經散開了。

唐騎都殺到了云州,不問可知突利可汗的下場,李世績沒有遭遇到什么強有力的抵抗,要不是李善之前有令,下面的副將薛萬徹、張寶相都有心一路向西,直接殺到定襄去了……這個定襄不是忻州定襄縣,而是都布可汗牙帳所在,位于五原郡北部。

但即使如此,李世績也頗有斬獲,先后擒殺十余名突厥將領,并生擒蕭后與前隋宗室楊政道。

消息傳回代州之后,李善很是頭痛,楊政道乃是前隋齊王楊暕的遺腹子,隨蕭后入突厥后被封為隋王。

李善心想,這下好了,歷史上李靖做的事基本上被我做的差不多了,也就義成公主還沒被干掉。

不過說起來蕭后是中書令蕭瑀的同胞姐姐,李善也只能妥善安置。

云州是一片大亂,要不是大唐還沒有開始正式的征伐,李世績都不用遷居人口,直接將云州重新納入大唐的疆土了。

從十一月初開始,被劫掠的人口陸續返回代州,朔州都督劉世讓在沿途的寨子布置糧草,保證民眾能回歸故土。

戰事結束之后,主要是重建工作,總領代地的李楷忙的腳后跟踢后腦勺,不得不緊急從并州調來不少人手,李善干脆讓留守代州的軍隊去幫忙了,搞一出軍民魚水情。

一直到十一月中旬,終于有消息來了,來的是李淵遣派的近侍以及幾十個留守家中的親衛,帶來了李淵的詔書與家信。

近侍宣讀完詔書,無數道視線都投向了最前方的李淵,韓良不由得對身邊的溫大雅低聲道:“自古少見。”

“兩年內三度救駕,也在情理之中。”溫大雅笑道:“而且魏嗣王也知進退。”

詔書中最讓他們意外的是,李淵許魏嗣王舉薦代州總管。

說起來只是個總管,頂多也就是轄代州、忻州、朔州、蔚州,但實際上,代州總管這個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朝中沒有特地指定,那代州總管必定是代州軍的主帥,而他日唐軍出塞……這幾乎是肯定的,經過最近兩個月內的幾場慘敗,兩位可汗或死或降,突厥不僅僅是元氣大傷,已經有傾覆之危。

將來的大戰,河東兵力一定是主力,至少是主力軍之一,設定襄道行軍總管或代州道行軍總管,代州總管很可能是主帥,再不濟也是副帥。

換句話說,李淵、李世民是將這份軍功的選擇權放在了李善的手中。

韓良在心里想,李懷仁困住突利可汗卻不攻也不納降,說起來未免有些可笑,但卻是通過這種略為笨拙的方式向陛下、太子表明心跡。

而陛下也通過這種方式向李懷仁顯示,并無猜忌之心,當兩代君臣相濟。

韓良、溫大雅能想得到的,在場的眾人大都也想得到,關于李楷出任代州別駕都無人理會了,視線都匯集在了李善身上。

覺得與李善沒什么交情的,或者覺得自己在軍中威望、功勛不足的沒吭聲,很多人都看向了沉默的蘇定方……按道理來說,這位代國公是最合適的人選。

也有人看向了同樣沉默的張士貴……這位既是太子心腹,又曾經數度得陛下褒贊,還是魏嗣王義結金蘭的兄弟。

從背景上來說,張士貴的確是最合適的。

不過尉遲恭卻湊了上來,小聲嘀咕了幾句,李善臉上沒什么表情,心里卻將這位吳國公排斥在外。

論勇武,尉遲恭不讓人后,但論統帥大軍,尉遲恭甚至沒有這樣的履歷……早年在劉武周帳下,他是在宋金剛麾下的,后來在李世民麾下,更多是以近侍護衛的身份出現,這方面的能力還比不上程咬金、秦瓊。

“你是朔州人。”

坐定之后,李善給出的理由讓尉遲恭有些啞然……其實唐朝是沒有所謂的不許本地為官的正式規矩,但潛規則是除了京兆之外,其他的地區,一地主官不選本地出身的官員。

尉遲恭是朔州人,代州總管轄四州,其中就有朔州。

李善笑著看了眾人一眼,輕聲道:“約莫兩年前,孤與陛下、太子殿下議他日大軍出塞的路徑。”

“約莫是四條路線,河北軍出幽州,靈州軍越黃河,關內遣軍從華洲北上,越榆林、清水河,代州軍出雁門攻云州、五原。”

韓良迅速做出了判斷,不可能是蘇定方……原因也很簡單,無論如何,廣陵郡公張仲堅守御靈州月余,屢屢敗敵,更逼得都布可汗自刎,身后又有明顯的魏嗣王背景,差不多是肯定會升為靈州道行軍總管。

河北那一路是偏師,關內兵力從路線上來說也只是策應,以戰力論,以兵力論,以遇敵論,靈州軍、代州軍一定是主力。

張仲堅掌靈州軍,以李懷仁的謹慎,絕不會舉薦蘇定方出任代州總管,即使是如張士貴、薛萬徹這樣帶有魏嗣王背景的都不可能。

從魏嗣王此次的行事風格,以及將這些都盡述的現實來看,更不可能……韓良隱隱猜測,或許這也是陛下、太子殿下許魏嗣王舉薦代州總管的原因。

秦瓊在腦海中復盤了遍,“四處出兵,此為合圍之計。”

“不錯,唯恐都布、突利率殘部逃出生天。”李善笑著說:“當然了,如今是無所謂了,即使不出兵,突厥亦亡……當然了,肯定是要出兵的。”

溫彥博點頭贊同,“絕不可坐視薛延陀吞并突厥。”

“如果沒有意外,應該還是四路大軍。”李善隨口道:“這兩年代州、并州兩地還是要屯田,出塞逐胡,糧草為先。”

原本還有些忿忿的尉遲恭登時沒什么興趣了,他想搶這個位置是為了軍功,聽李善這口吻……先要至少屯田一兩年呢。

也是,這次延綿兩個月的大戰,讓關內道、河東道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短時間內沒有出兵的可能。

這時候,李善轉頭看向了角落處的一人,“曹國公可愿擔此重任?”

眾人都大為驚訝,就連李世績本人都非常意外。

其實早在仁智宮時候,李善與李世民商議,讓李世績出任代州長史,又將張公瑾從代州調到夏州,當時兩人都覺得,從能力上來說,李世績才應該掌代州,秦武通遠遠不及。

這是李善和李世民的默契,一方面兩人曾經有過討論,另一方面秦武通戰死,代州長史李世績繼任,名正言順。

當然了,李善與李世績沒什么來往,只是史書上記載的太過清晰,以這位后來的英國公的能力,或許難為主帥,但守御疆土足矣。


上一章  |  初唐崢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