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一六三節 這就叫雪中送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六三節 這就叫雪中送炭

第一六三節 這就叫雪中送炭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第165章這就叫雪中送炭

曹曇詢問,大宋西軍攻打西夏,會打多大。

梁莘在認真的思考之后。

回答:“不會有多大,但也不會小,若是占據西夏的城池過多,西夏就會派人去遼國,遼主肯定會派使節過來。在沒有能力壓住遼國之前,西夏這邊可以勝,卻當真占不了太多地方,但得到的利益,卻不可能還回去,比如石堡的糧食。”

曹曇:“夫君如保看遼國?”

梁莘搖了搖頭:“吃飯。”

曹曇沒再問,要問也等有空單獨問,顯然梁莘不打算此時回答這個問題。

遼國強嗎?

不弱是真的。

此時,西夏的使節正在一路狂奔往遼國去,河湟被大宋占了去,大宋一夜之間就多了幾千匹戰馬,來自黃頭回鶻和龜茲交易的戰馬。

更讓西夏人感覺危險的,是西域行商之路已經重啟,不是在小商小販的經營,大宋官方似乎開始介入,預測規模會大的驚人。

這是西夏人不愿意看到的。

加之這一次,與大宋真正開戰了,自然要第一時間去遼國求援。

這個時間,曹誦也剛剛到遼國。

正給遼主獻禮。

麻將!

曹誦也在打聽,遼國現在知道多少女真人與高麗人之間的事情。

遼人知道多少呢。

總之,女真人正在受苦。

尹,剛剛從大宋出使歸來,就聽到高麗有城池被女真人偷襲,自家女兒竟然被搶走的消息,這讓他幾乎發瘋。

剛剛升任高麗國樞密院副使的他,一天連上三疏,請求發兵,對抗女真人。

高麗王,王熙,正在組織高麗重臣們討論兩件重大的事情。

頭一件,建漢京。

也就是高麗的南*京。

第二件,鑄幣。

高麗從大宋學到了許多知識,他們已經意識到,貨幣的缺少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高麗的商業。

高麗曾經鑄鐵錢,名為乾元重寶,北面書寫東國二字。

鑄錢的成本太高,遠高于錢的實際購買力。

所以鑄造的極少就停了。

后高麗商人嘗試用銀子。

此時,高麗王王熙想再鑄錢。

臣子們給予的建議是:東國、海東、三韓為錢文主體,其意思已經很明確,就是希望彰顯主權。

尹到了,這里正在討論重要的事情,他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壓住。

沒一會,五朝元老,門下平章事任懿入內。

他的孫女是高麗王,仁宗的正室王妃。

可以說,當今高麗王國皇室之外,最大的貴族之一。

任懿坐下之后:“我認為,鑄幣之事會遇上大麻煩。市井有傳聞,宋皇欲借我們三十里之地,建榷場。同時每年提供五十萬貫宋錢,也就是五萬萬枚。我們高麗,鑄造鐵錢,與宋錢十不換一,我們鑄造的銅錢,一年都鑄不出千萬枚。”

任懿:“正式的國書還沒有到,咱們在宋國汴京的人也沒有寫信回來,這消息卻傳到開城街頭巷尾盡知,想來是商人們傳過來的。若說拒絕,怕是很難。”

任懿想的清楚,當今在高麗最大的商號,就是他任家、樸家、金家、皇甫家、柳家。

這些家族都是出過王后的,而高麗王的后宮當中,妃子也多是這五個姓氏。

任懿來之前,就見過樸家與當今王后的父親,柳家的家主。

以及,剛剛被立為王太子的王俁的正妻,李氏的李家家主。

宋國開榷場,對于普通人來說有什么影響且不論,僅說他們這些豪族,與宋國的商貿就在家門口,便可以每年達到千萬貫的數額。

而且若是宋國真的提供五萬萬枚錢幣,無論怎么兌換,這些錢幣肯定是一部分入國庫,國庫之外的大部分就落在他們手中。

宋錢,就連遼國都被稱為是鎮國之寶。

何況是高麗呢。

任懿接著說道:“王,關于鑄幣的事情,等咱們在汴京留下的人送信回來再議。”

王熙有點不甘心,但卻也沒辦法。

任懿轉頭看向其他人:“還有別的事情嗎?”

尹這才說道:“是有的。”

“講來。”

“女真人偷襲咱們的城池,我女兒不見了。”

任懿說道:“若與宋國開榷,我大高麗必會更強大,女真?應該是完顏一族吧,他們過于狂妄了,是應該針對他們有所行動,尹樞密,你去辦吧。”

“是。”

話說,完顏部這會正難受呢。

他們此時人數上沒優勢,裝備上也不行。

自他們偷襲了高麗一座城池,又占了鐵礦開始挖之后,高麗的邊關守將已經開始作應對。

邊將林干。

帶兵馬出了高麗的千里長城。

第一戰,就打的女真人潰散數百里。

粘罕親自整軍,準備再戰之時,有人來報:“報,宋國商隊到了。”

粘罕問:“到何處?”

“向導帶他們去了端川河口,那里有可以停船的地方,正安排人搭建碼頭。”

“速去。”粘罕很在意,這次宋國的商隊會帶來什么。

一天后,端川河口。

一個二十多歲的太監,趙小福。

作為趙有福的干兒子,帶著商隊來到了這里,這會正拿著一塊手帕裹著香包捂在鼻子上。

臭,太臭了。

這地方無論是女真人,或是他們掠來的高麗奴工,都似乎從來不洗澡,整的海岸上都飄著一股子難聞的味道,讓他感覺頭暈。

粘罕到。

兩邊拿出信物一碰,能對上。

正如梁莘與粘罕約定的,認信物不認人,只要信物對得上就算。

若是信物丟了,或是損壞了,那便交易不了,除非粘罕親自來汴京,更換新的信物。

當粘罕看到一百副鐵甲之后,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可是鐵甲。

整整一百副,涂了油,用油紙包好。

只是,不是傳聞中的宋軍步人甲。

找個士兵披甲。

這甲感覺有三十多斤重,傳聞中的宋軍步人甲應該有五十多斤。

趙小福叫人抬出來幾只藤箱。

“這是送給將軍的,一共十副,人馬具裝。”

全甲。

人有人甲,馬有馬甲,這屬于重騎軍裝備了。

然后,還有整整一船的宋軍火器。

還有糧食。

粘罕立即挑最得力的親兵,先裝備十名重騎軍,然后是一百名騎軍。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