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一五四節 白虎節堂 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五四節 白虎節堂 上

第一五四節 白虎節堂 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第156章白虎節堂上

章的想法,梁莘猜得到。

章告訴曹瑞,他來挑汴京城周邊幾個州縣來辦,其余的讓曹瑞等時機。

為何?

這幾個州縣,全是曾布的門人與學生。

梁莘越是想,越是感覺章夠狠。最初的時候,他一直聲明,只針對曾布一家,不牽連其他人。怕就是算準了,陳次升定會要求,除惡務盡。

好算計。

相信用不了多久,汴京城周邊的州縣,若是官吏替換,章必有手段暗中引導這份名單。

就象是自己不斷的在打探趙佶的底限那樣,章也在探自己的底。

沒錯。

曾經當了七年獨相的人,怎么可能會那么輕易的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

當然,梁莘也相信,章想把權力握在他手中,或許也是為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大宋,或許也是為了這天下。

但,這權力梁莘不會讓。

這天下要變成什么樣,梁莘已經有了腹案,這個時代無人能夠理解的方案,因為他們不是穿越者,他們不懂。

梁莘站在石橋上,回頭看了一眼皇宮,心中默默的說了一句:抱歉了,章公。我們之間的合作,可能要提前結束了。

一刻鐘后,梁府。

趙碧君接到來自曹曇這邊的通知,晚上梁莘在她這個院中吃飯,她可以選擇自己準備,也可以安排讓酒樓送餐過來。

趙碧君趕緊叫自己院內女使收拾屋子。

她這屋,滿屋都是賬本。

論學問,趙碧君在梁府是排倒數的,論算賬,卻是獨步天下。

在牌桌上。

若是她坐莊,玩個二十一點,李清照都能打起十二分精神。

傍晚時,梁莘到了。

梁忠這個小跟班,若是沒事,就會一直跟著梁莘左右。

進屋后,梁忠拿出一只小錦盒放在桌上,然后看了看梁莘,梁莘流露出一絲笑意后,梁忠施禮,轉身退出屋,一溜煙就不見了蹤影。

下班了。

梁忠準備去北院找小太監們喝一杯,順便打八圈麻將。

梁府內,有了新規矩,這規矩呢,皇宮里的太監與宮女們也跟著遵守。

很簡單的規矩,打麻將,月錢若是每月三千個錢,那麻將桌上,上旬月限注每番三文。中旬呢,若是上旬贏了,每番不超過你總注碼的百分之一,上旬若是輸到了月錢總數的三成,只能玩一番一錢的,總限注二百文。

到了每月的下旬呢,你月錢一半之外的錢,隨意。那怕一局輸光,也沒人管,但就是接下來不能再玩了。

不允許為打麻將借錢,誰借就罰誰。

宮里的太監與宮女們,每月有多少收入。

宮里給的不多,象梁忠這樣年齡的,沒有職司的,還是學習期間的小太監們,每個月除了吃喝用度之外,也不會超過一千文。

趙有福暗中再發一份,之前拿多少,折半再給一份。

高職司的,有額外的再發一份。

這些,除了趙佶不知道,連大尚宮都清楚其中的細節,宮女們的賬,還是大尚宮親自管的。

此時,只說梁府趙碧君這院子。

梁忠放下錦盒就跑了。

梁莘將錦盒往前推了推:“送你的。”

趙碧君一臉歡喜的接過,打開。

不是首飾。

里面還有一只很漂亮的黃檀木的盒子,扁平方盒,再打開。

算盤。

趙碧君之前有一只,是七珠算盤。

在十幾年前,汴京城商戶算賬使用的還是五珠算盤。

梁莘給打造的這一只是鎏金架、羊脂玉珠,七珠十三檔。

趙碧君喜歡。

梁莘說道:“不是來自西域的玉料,是新羅料。只是看起來不錯,實際還是要差些的。”

“莘郎賜的,如何都是好。”

趙碧君用了賜這個字。

梁莘沒糾正,原本他認為應該是送。

曹曇告訴過他,賜就是賜,妾要有妾的本份。

梁莘繼續說道:“替我辦件事。”

“莘郎吩咐便是。”

梁莘:“我想要一百掌柜,兩千伙計。要有德,有才。”

趙碧君立即回答:“曹家的掌柜是曹家的,不是梁家的,能辦,須花些銀錢,僅汴京城內,三天之內,就能為莘郎找齊這一百掌柜,只是兩千伙計,是需要些時日的。”

梁莘:“為何?”

趙碧君:“大商霸市,行錢討債,無數人賠光了家業,為了生計只能去作一份苦活計。就妾所識,不少了三十名大掌柜現只是當一個伙計,勉強度日。”

梁莘點點頭。

他需要掌柜,數量巨大的掌柜,他要作大生意。

僅是汴京城運往河湟的茶、絲綢、鐵器、布匹這三樣,每年就是數千萬貫的貨值,沒些自己掌控的掌柜,梁莘心里不踏實。

次日,梁莘從趙碧君的院中離開,去了殿前司。

高士林還沒到,梁莘坐的地方,叫白虎節堂。

天武都指揮使苗履吩咐人去備些茶點,而后才入白虎節堂。

苗履,父親是苗授,開府儀同三司,神宗、哲宗兩朝,執掌殿帥印。

苗家,在殿前司內部的威望比曹家、高家都高。

苗履坐下之后,梁忠雙手奉上一只小盒。

梁莘說道:“東坡公有一個友人,曾請的制作了一副,使用水精制成。我討要了制作此物的工藝,改進了一些,沈沖又改進了一些,用精銅制作了這個,苗帥試試,往外看,遠處看。”

,就是北宋版的老花鏡。

既然能磨出老花鏡來,梁莘就和沈沖安排人嘗試著,整出來幾副望遠鏡。

手工制作。

工藝還不夠好,最多就是二點幾倍。

苗履試過之后,起身一禮。

這時,高士林入內,見到苗履拿的望遠鏡,拿過看了看:“這是什么東西。”

苗履回答:“可遠觀,增強目力數倍。”

高士林試過:“莘哥兒,我的呢?”

梁忠趕緊雙手捧了一只小盒奉上,梁莘這才說道:“一共制作了七副,五副在這里,一副我讓高俅北上送信,送給我泰山,一副留給我家大娘子。”

這里沒有外人,高士林和苗履等人,那是過命的兄弟。

所以高士林大聲嘲笑:“家大娘子就想帶兵,你說,她能帶兵嗎?”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