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814章 民智民愚!一切都是為大明百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4章 民智民愚!一切都是為大明百姓!

第814章 民智民愚!一切都是為大明百姓!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朕聞上古  分類: 歷史 | 軍事 | 朕聞上古 | 大明:家父永樂 | 永鎮山河 


免費教育,目標在于開啟民智。

沒錯,朱高煦就是要開啟民智,而且這件事情他一直都在做!

最初朱高煦這個漢王爺監國理政的時候,就起用了魯穆魯鐵面為通政使,專門負責開辦大明新報。

這古代其實有報紙,大明承前宋之制,設通政司和提塘官,專門負責官文報的收遞工作,叫做“邸報”,并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

這邸報是用于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于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最早出現在西漢年間,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后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朝廷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手中。

然后歷朝歷代沿用至今,大明還設立專門出《邸報》的通政司,專門管理《邸報》的出版發行。

只是問題在于,這邸報不是給百姓看的,而是給地方官員看的,說白了這是一種類似于公文性質的報紙。

而朱高煦當年讓魯穆辦的大明新報,則是專門給老百姓看的,通篇都是采用大白話,并且通政使司早已進駐地方,招攬了一些落魄秀才童生專門游走于鄉野各地,為老百姓講解宣傳這報紙上面的內容。

為此朝廷每年都要撥出一大筆款項,專門交給通政使司刊印辦好這大明新報!

朱高煦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事情?

正是為了開啟民智!

歷朝歷代古往今來,所有的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全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愚弄百姓!

沒錯,動用各種各樣的愚民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什么“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等,連那位至圣先師都曾經高喊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圣賢之言”,他這些徒子徒孫們玩的花樣就更多了。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喜歡玩“君權神授”這套把戲,利用平民老百姓對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把他們這些帝王自己的意志假托為上天的命令,通過人為地制造一些祥瑞,然后證明自己就是“天命之子”,證明自己的君權乃是神授,將此稱之為“天命”!

西漢的大儒董仲舒也十分配合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宣揚君主就是上天選擇的,如果君主有過失上天會降罪,從而繼續愚弄百姓子民,繼續讓百姓子民對君權充滿敬畏,而且他這一手還將儒家與皇權捆綁在一起,確立儒教獨尊經久不衰的崇高地位。

說白了,歷代帝王就是借助這種莫須有的神秘感,借助這一套又一套的愚民政策和愚民手段,來贏得天下子民認可與敬畏,以便他們更好地統御萬民,主宰江山!

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威嚴!

這就是上層統治者一直都在干的事情!

至于平民老百姓,他們只需要聽從天子的命令就行了,但是天子距離他們太過遙遠,所以他們只需要聽從地方士紳權貴的命令,愚昧且麻木的活著!

民智未開之前,歷代帝王都是采取愚民政策用來統治百姓,傳承千年的儒學在這方面獻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就連那位至圣先師都說出了這等儒家圣言,可想而知他的徒子徒孫們,又會采取什么措施愚弄百姓。

最惡心的地方是什么?

最惡心的地方是至圣先師的徒子徒孫,人家可是讀了書開了智的。

讀書人之所以能夠明辨是非,不僅僅是讀書,更是因為讀書人享有特權,可以不受路引限制,自由行走天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是地方老百姓呢?

他們深受路引制度的限制,別說什么出去游山玩水了,基本上連離開一縣之地都不可能!

這路引就是百姓離鄉遠行的證明,上面會詳細標注清楚一切信息,姓名、年齡、籍貫等等,甚至還有相貌特征,以及回鄉的時間!

如果超過了這個期限,將會遭到嚴懲,輕則流放重則杖殺。

不計其數的百姓,他們的一輩子,全都是生活自己那個小村莊里面,別說什么出門遠游了,他們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外界今夕是何年。

說白了,朝廷就是要將百姓子民禁錮在鄉野田地里面,讓他們開不了眼界,讓他們安安心心地、老老實實地耕田種地,不會生出其他什么欲望與心思!

可是這樣一來,老百姓是安穩了,但朝廷真正得到利益了嗎?

沒有!

利益好處全都被宗族和士紳給占了去!

因為宗族和士紳是老百姓能夠接觸到的,最大的人物!

相比于朝廷,這些宗族和這些士紳,更是會想方設法地愚弄百姓子民,將他們世世代代都禁錮在地方田地里面,讓他們世世代代地給自己耕田種地!

舉個可悲又可笑的例子,當有人詢問百姓,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樣子,他們不知道今夕是何年,不知道皇帝的年號是什么,不知道皇帝對大明意味著什么,他們只會傻乎乎地揣測,可能皇帝的生活很是富足,鋤地用的是金鋤頭,挑水用的是金扁擔吧?

可笑確實可笑,可悲也很可悲。

這就是宗族和士紳干的好事!

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地愚民百姓,讓百姓麻木不仁地活著。

而朱高煦要的是什么?

要的是打破他們對地方百姓和田地的封鎖!

所以開啟民智,勢在必行!

只有真正的開啟民智,只有真正讓老百姓脫離田地走出宗族走向大明,大明王朝才能徹底完成蛻變!

畢竟想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僅僅靠著科舉篩選出來的那些儒家門徒,難道就能做到嗎?

別開玩笑了!

這樣只會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士紳,一個又一個的縉紳!

通過一系列手段開啟民智,給百姓子民提供免費教育,讓他們人人都能夠讀書習字,讓他們擁有了解到這個大明的機會,讓他們產生出欲望和智慧!

等到這一步做完,哪怕再有新興的勢力集團,想要搶走他們自己的田地,他們不會再像以往那般忍氣吞聲,不會再像以往那樣逆來順受,他們會奮起反抗,通過大明律令捍衛自己的權益!

通政使司這些年可是干了不少的事情!

比如第一要務就是普及大明律令,也就是最簡單的“普法”工作。

畢竟每年朱高煦都給魯穆投了那么多的銀子進去,他要是連這一件事情都干不好,朱高煦早就將他一腳踹到爪哇國去了!

他的大明,不會容忍任何人破壞!


上一章  |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