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第三百七十八章 壬-靡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八章 壬-靡魯

第三百七十八章 壬-靡魯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爆發尸  分類: 科幻 | 星際文明 | 爆發尸 |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 
第三百七十八章壬靡魯

第三百七十八章壬靡魯

星云是宇宙中常有的環境,大小也各有差距,小一點的可能只有一個普通恒星系大小,大一點的則能夠囊括成百上千個恒星系。

由于星云中的星際物質濃度相較于真空宇宙來說過大,能夠阻擋各種波的傳遞,尋常的探測手段很難在這種地方生效。

對于一些早期的星際文明而言,“星云”就是一處天然的“秘密基地”,因為外圍的探測波無法到達星云深處,這些星際文明能夠將許多重要的設施隱藏在其中,甚至于將這些地方中的行星改造為“秘密基地”,以期有朝一日出其不意。

不過這只能針對探測手段不多的早期星際文明,對于中后期的星際文明而言,“星云”不過是一片在太空尺度上顏色十分美麗的宇宙景觀,他們有諸多手段能夠對星云內部進行探測。

李文淵的飛船來到了“風暴起源”星系,這個星系位于一處被“流放者”稱為“大風暴”的星云之中,而“風暴起源”則正好就在這片星云的核心地帶。

在“流放者”的記錄中,“大風暴”星云在有記錄的觀測中發生過數目可觀的超新星爆炸,那些恒星爆發拋出的物質成為了星云的主要組成部分。

而“風暴起源”則是“流放者”經過細致地檢測后、認為是“大風暴”星云中第一個產生的超新星爆發的地方。

而且“流放者”還認為,是“風暴起源”的超新星爆發導致了未知的連鎖反應,讓其余的恒星也產生了大爆發,這種未知的連鎖反應一直以來都是“流放者”中的謎團。

不過雖說如此,“流放者”依然將這里選作了“地獄防線”的終段,原因在于超新星爆發結束之后,這里的天體環境已經相當穩定,很適合修建太空堡壘,且星云也多多少少能夠起到一點防御作用。

此時這里的“流放者”太空堡壘檢測到了“沉默者”飛船出現在這里的信號,一時間將所有的傳感監視器都對準了那艘“發光飛船”。

李文淵的飛船還保持著“沉默者”飛船的偽裝,就連信號都是一模一樣的,這次他沒有繼續采用“沉默者”提供的隱形技術,因為他覺得已經沒有必要了。

對于這個“盟友”的不請自來,這里的“流放者”守軍表現出了相當的重視,畢竟他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盟友”,也沒有什么協議讓他們結盟,全憑一種“默契”讓他們相安無事至今。

不過在沒有上級的明確命令前,他們也只能保持著最高程度的警戒,時刻注意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而李文淵并沒有理睬對方的戒備,在進入到星系邊緣、確認探測器已經能夠覆蓋整個星系后便一動不動,急速掃描著星系內的信息。

直到越來越多的“流放者”飛船開始向“風暴起源”星系靠近之后,李文淵才終止了掃描,因為他找到了他這里的“異常”。

“原來如此……這里居然就是‘記錄者’的發源地嗎?同時也是‘摘錄者’的起源?”

在濃密的星際塵埃、以及一些停滯天體中,李文淵找到了一種細菌的尸體。

這些細菌尸體在太空中并沒有腐化,而是神奇地保持著死亡前的狀態,并在分析中呈現出了“嗜熱”的特性。

這與“無限神機”對于他們的創造者的描述不謀而合,“摘錄者”確實是一群“嗜熱細菌”。

可能僅憑這個還無法確定這些細菌尸體是“摘錄者”,但是李文淵在一部分“小行星”上發現了更多的證據。

那些“小行星”似乎是超新星爆發后、某些行星被巨大的物質射流剝離的巖石表面,這些巖石在飛行的過程中被其他的行星捕獲,小一點的成為了行星星環的一部分,大的則成為了游離的彗星。

“流放者”很顯然并沒有對這些東西進行細致的掃描,“地獄防線”如此漫長,他們不可能耗費更多的精力在這種事上,大致掃描沒有出現什么危險的東西便告一段落,最多也就是關心一下“大傷口”這種一看就有明顯異常的地方。

而星云并不算少見,對于他們來說不屬于需要關注的“異常”。

但是在這些小行星上,李文淵找到了與“摘錄者”、甚至是“記錄者”有關的東西。

與“摘錄者”有關的是一些鑲嵌在小行星內部的合金,這種合金在自然條件下根本不可能出現,同時這塊合金上還刻有字符,可以斷定是人造的產物。

那些字符經過比對后,李文淵確認是“無限神機”所用的字符,由此他斷定了這些合金碎片與“摘錄者”有關。

而那些字符的內容是:友好關系紀念碑。

這塊合金似乎原本屬于一個“紀念碑”,只不過在超新星爆炸中被物質射流給撕碎并鑲嵌到了巖石之中。

像這樣的“紀念碑”碎片李文淵找到了許多,大大小小有三千余塊,即便拼湊之后仍有大量缺失,卻依然能推測出“紀念碑文字”的內容。

那大概是“摘錄者”還很活躍的年代,這群嗜熱細菌誕生在了這顆恒星周圍的宇宙空間中,開始大量吸收恒星的熱量。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個叫做“壬靡魯”的文明,并與這個文明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流。

原本李文淵還在思考這個發音很奇怪的文明是怎么一回事,但緊接著的介紹就讓他意識到,“壬·靡魯”實際上就是“肅正協議”的創造者。

這些“紀念碑文字”中提到了“壬靡魯”正在嘗試創造一種獨特的機械智能,為此他們不斷地在宇宙中尋找有著特殊思維模式的族群,例如各種蜂巢意識。

而“摘錄者”這種細菌集群也是類似的集體意識模式,卻又有所不同,他們單個的細菌個體并不能產生意識,但能在細菌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后,通過難以理解的化學反應誕生出集體意識。

“壬靡魯”對“摘錄者”的這種思維方式非常感興趣,在獲得了“摘錄者”的同意后對他們展開了研究,隨后建立了十分親密的關系。

“無限神機”也是在那個時候被制造出來的,由“摘錄者”提供要求、而“壬靡魯”負責建造、最后無償贈予“摘錄者”作為配合研究的謝禮。

這座紀念碑便是隨著“無限神機”的贈送而被樹立在“風暴起源”星系中的某顆行星上。

紀念碑的內容到此結束,雖然與“壬靡魯”有關的部分并不多,不過也足夠讓李文淵認為這個文明就是創造了“肅正協議”的文明。

且不說能和“摘錄者”在同一個年代的文明能有多少,光是那個“正在嘗試創造一種機械智能”的需求,就將其身份指向了“肅正協議”的創造者,能夠設計出“無限神機”的文明實力可絕不一般。

只可惜這里與“摘錄者”有關的大部分東西都隨著時間與超新星爆發而成為了宇宙的塵埃,李文淵猜測“大風暴”星云中不正常的超新星爆發或許也是和“摘錄者”有關。

這群嗜熱細菌雖然會吸取恒星能量,導致恒星不穩定,但他們尚存時,肯定會防止恒星提前爆發,算是變相穩定了恒星狀態。

而他們自殺之后,這種“不穩定的穩定態”也隨之崩塌,造就了一系列的連環超新星爆發。

不過除了這部分與“摘錄者”有關的內容之外,李文淵還發現了與“記錄者”有關的部分。

那也是一些被鑲嵌在小行星中的合金碎片,最初還被他當做了“摘錄者”的“文明遺跡”碎片。

但是在經過一番簡單測量之后,李文淵確認了這些碎片的時代相較于“摘錄者”而言太晚了,完全不是一個年代的東西。

而隨著這另一種碎片的越找越多,李文淵逐漸拼湊出了其上的內容,那是一塊“末日預言碑”。

(本章完)


上一章  |  穿越成為失落文明的監護AI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