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第六二零章 通向未來的分歧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1805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二零章 通向未來的分歧點

第六二零章 通向未來的分歧點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王子虛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王子虛 | 大明1805 


朱靖垣繼續活動和調養身體,三個月后再次體驗一次休眠。

這一次的時間延長到了一個月,身體代謝速度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六。

效果比第一次更好了一點,但是仍然沒有本質差距。

朱靖垣醒來之后,在接受檢查和調整身體過程中,通過報紙和兒子的報告,大致了解世界的情況。

皇帝公歷二零八零年,也就是長寧五年年底。

朱迪鑭已經正式決定,將免費教育的時間延長到中學畢業了。

朱迪鑭認為,未來將普遍利用智能機器工作,這需要普通工人有更高的知識水平。

與此同時,逐步應用智能機器的工廠,生產效率大幅度的上升,需要的工人數量大幅度下降。

所以要同步建設更多的工廠,接納原有舊產線上用不完的工人。

同時減少工人的工作時間,將每天工作時間減少到六個小時,增加實際上需要的工人數量和效率。

需要全天開工的工廠,從三班倒變成四班倒,同時休假天數不變。

同時提高工人的工錢,。

十年前,按照八小時工作制,官廠工人基本工錢達到了一百銀鈔,今年達到一百五十銀鈔。

接下來,首先按照六小時工作制計算,保持每月一百五十銀鈔,繼續逐步提升到兩百銀鈔。

同時降低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以保持生產力與購買力的平衡。

除此之外,還有空軍完成了太空實驗室的最終組裝,同時完成了低空互聯網衛星的部署。

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運行時間再次延長了,量子計算機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朱靖垣覺得朱迪鑭的做法很合理,自己這個兒子辦事還是很穩妥的,就沒有表達任何意見。

二零八一年年初,朱靖垣嘗試一次休眠三個月,身體代謝速度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二。

之后,朱靖垣就保持休眠三個月,清醒一個月的節奏生活。

清醒的一個月調整和檢查身體,同時了解天下局勢變化格局。

如果朱迪鑭什么有問題,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

不過現在與其說是回答,不如說是討論更合適。

朱迪鑭的腦子其實比朱靖垣聰明,只是經歷和經驗遠不如朱靖垣豐富。

等朱迪鑭的經驗多了之后,朱靖垣就會慢慢變成顧問。

朱靖垣不是不想繼續拉長休眠時間,而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仍然有限。

暫時只能保證這個長度的安全可控,時間更長之后可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風險。

不過研究機構也在全力攻關,在其他生物和志愿者身上做實驗。

研發更多的效果更好的藥物,設計效果更好也更安全的維生設備。

三年之后,皇帝公歷二零八三年,朱靖垣每次休眠時間延長到了六個月。

瀛洲的復雜機器智能實驗場的建設基本完成。

第一階段的實驗正式開始。

用一萬個智能原件作為腦子,用大量半獨立的機械原件作為身體,構建出來一個四足機械動物。

它的形態參考了老虎,但是身體尺寸宛如一只成年大象,被命名為瀛洲一號。

從工程角度看的話,瀛洲一號現在沒有任何實用價值。

一萬個半獨立的微型機器組合而成的腦子,宛如一個大型電子垃圾堆。

從腦子連接到全身的數萬條神經線路,宛如剛從鍋里面撈出來的一坨拉面條。

它擁有異常豐富乃至過量的傳感器,沒有意義的布滿全身的所有結構。

還擁有根本不符合典型的設計原則的過度復雜的機械身體。

如果工匠不寫入任何驅動程序,瀛洲一號就是一堆純粹的死物,本身不會對外界有任何直接反應。

寫入了控制身體的驅動后,也需要工匠發出指令,它才會按照指令,作最簡單的動作。

因為這個身體實在是太過復雜了,驅動程序也是復雜的令工匠們頭禿。

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要動起來都異常的困難。

它甚至沒辦法走路。

皇帝公歷二零八五年,長寧十年,朱靖垣的休眠時間延長到了十個月。

朱迪鑭將每一旬十天分成了上下兩個半旬,上半旬最后的一天被定為休息日。

這樣每旬十天共休息三天,每個月三旬總共休息九天。

瀛洲的復雜機械智能實驗進入了第二階段,完成了十萬原件的組成的復雜機器瀛洲二號。

瀛洲一號仍然被繼續保留做實驗,不斷地優化和升級驅動程序和身體結構。

瀛洲二號的身體規模更大,已經宛如遠古歷史上的恐龍一樣了。

瀛洲二號的表現與一號沒有本質的區別。

只是工匠們的技術進步了,元器件規模更小了,驅動程序更加完善了。

瀛洲二號可以站起來走路了。

朱迪鑭已經制定了目標,下一階段實驗分成兩個方向。

一個是縮小瀛洲二號的腦子,同時設計一個魚類的身體,在專門挖出來的水池中實驗。

就算是老鼠也有數千萬個腦細胞,十萬個元器件構成的腦子,可能不足以控制四足陸地動物的身體。

另一個方向是繼續做更多元器件構成的腦子,確定更多的原件數量會不會有額外效果。

皇帝公歷二零九零年,長寧十五年三月十日。

朱靖垣在預定的時間之外被喚醒了。

自己的生母梁云英去世了。

已經八十歲的朱靖垣,對于自己生母去世這件事情,心中只有一種淡淡的哀傷。

按部就班的調整身體的同時,朱靖垣先看了這兩年的最新的報告。

空軍完成了第一個月面基地建設,可以實現在月球表面長期值守和實驗了。

瀛洲三號已經建成兩年,一臺擁有鯊魚形狀的智能機械,擁有十萬個原件組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

建成兩年后進行了很多實驗,更加簡單的身體結構讓它的靈活性明顯增加了。

但是最為直接的實驗目標,也就是對機械自主意識的發掘,仍然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瀛洲四號剛剛簡稱,是一個擁有一百萬個原件組成的高級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機械動物。

腦子和身體變得更加復雜龐大的它,同樣不具備任何工程上的實用性。

最終的實驗目標方面也沒有獲得實質性的進展。

總體上看,在智能機器全面普及的驅動下,社會生產力正在快速飆升。

硅晶半導體產業好像到了物理極限,但是好像又沒有到。

單個晶體管本身似乎沒辦法繼續縮小了,但是可以從平躺著變成側躺著。

再從側躺著變成坐著,從坐著變成站著,最后再一層一層的堆起來。

隨著工藝和設計上的不斷優化,等效制程已經壓到了0.1納米。

由于量子計算機的特殊性質,通用量子計算機很難實現。

但是現在有了用傳統硅晶計算機做控制器,用量子計算機作計算器的混合模式的計算機。

計算效率相比以往的傳統計算機再次提升了幾個數量。

另一邊,各種類型的智能機械,在大明的四大官廠已經基本普及了。

小規模民間資本在這個時代加速消退,現在已經基本只剩下街邊的個體戶了。

官廠工人基本工錢提升到了每月三百銀鈔,大概可以折算成朱靖垣前世的三萬人民幣。

但是大明主要城市的常規物價,卻仍然只有自己前世的小縣城的水平。

正常汽車的價格隨著智能機器的普及降到了一百銀鈔。

三百銀鈔就已經是屬于高檔車了。

典型的擁有完整功能的智能手機價格降到了幾銀鈔。

更重要的是,由于民間廠商近乎消亡,金錢的實際作用正在加速減退。

越來越多的人不知道手中的錢能干什么了。

但是人們想要完全不上班也不行,所有的社會基礎服務都在四大產業集團之中。

只要加入四大產業集團,就要按照規劃稍微干點活兒。

不過這個活兒通常也不辛苦。

如果是生產性質的工廠,商店等服務性質的商行的工人。

一天工作六個小時,工作兩天休息一天,每旬額外一天自由選擇的休息時間。

已經完全信息化,進而實現了高度智能化的時代,各個階段的管理者們上下其手的機會越來越小了。

已經可以真的給最基層的工人們更多的自由選擇是和否的機會了。

不需要太過擔心自愿變強制了。

所有工人按照班次輪流上班,確保工廠和商店本身始終不停業。

至于程序開發性質的商行,實行作三修二制度,每個半旬前三天工作,后兩天休息。

所有人都是每旬總共休息四天,每個月總共休息十二天。

朝廷和各級衙門中,基層吏員中的志愿者越來越多,也就是不以賺錢和晉升為目標的人。

官員的晉升競爭變得更加的激烈了。

任何一點小毛病,一點小事情沒有做好,都可能被競爭對手揪出來。

成為下次體系輪換考核期間的扣分項。

越來越多的傳統概念上官僚被逐步淘汰,剩余的官僚越來越趨向于社會服務崗位了。

朱靖垣按部就班的完成身體調整,去參加了母親的葬禮。

長時間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朱靖垣已經沒有能力親自主持母親的葬禮了。

這種事情只能交給自己的同母弟朱靖圻了。

自己這個弟弟今年剛剛六十二歲了,在這個時代本來就不算是特別老的人。

他雖然沒有染指皇位的機會,但在父親和自己這個親哥的庇護下,這一生都是無憂無慮的富貴閑人。

享受著最好的醫療保健,臉上基本沒有多少皺紋,頭發也仍然是全黑的。

乍看上去跟四十多歲的人沒什么區別。

他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以及現在的精力也足夠應對任何形式的事務。

朱靖垣參加了送葬儀式之后,沒有立刻回到住處去休息調整,而是跟皇帝朱迪鑭見了一面。

在乾清宮里面,朱迪鑭屏退了所有人,跟朱靖垣說了一點想法:

“父皇,根據目前的實驗,單純堆砌智能原件數量,似乎完全沒有實際效果。

“我們的設備的單元數量,已經超過典型的具有自主性的動物了,但是卻沒有產生任何自主意識。

“人類工匠不設計直接指令,對方就是一臺單純的機器。

“工匠們在不斷地實驗和考慮以及分析后,最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他們認為,高級的動物和人類,在剛剛誕生的時候,通常是什么都不會的。

“動物小時候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很弱,走路都搖搖晃晃的,成熟之后也需要跟著母親學習捕獵,

“人類小時候不會說話,無法站立也不能移動,也是隨著成長慢慢學會的。

“有的學者認為,對照智能機器的運轉邏輯的話,這就是一個自主調整和安裝驅動的過程。

“而我們以前制造的機器,根據絕對可靠和可控的原則,并沒有給與機器任何自主權。

“他們的驅動程序,都是我們人工編制好,直接寫死在存儲芯片的上的。

“而另一個方向上,單體的計算機上運行的機器智能學習創造系統,已經有能力自行編寫程序了。

“所以有工匠建議,對復雜智能機器添加類似功能。

“允許復雜智能機器開始機器學習,讓它們自行編寫驅動和應用程序。

“但這里面顯然是存在風險的。

“機器自行編寫的程序,對于我們人類而言,未必是絕對可控的。

“其中也許會產生不利于人類的程序和判斷。

“所以我想請父皇給拿個主意……”

朱靖垣聽完之后就陷入了沉思。

由于朱靖垣當初的建議,朱迪鑭和工匠們對復雜智能機器的戒備極高。

所有進入控制系統的數據都要嚴格審查,始終都在盡可能減少輸入系統的數據量。

關鍵是始終沒有在復雜智能機器上架設機器學習功能。

工匠們現在判斷這條路很可能走不通了,認為這樣的智能機器應該不會孕育出自我意識場。

所以現在工匠們想嘗試引入機器學習系統。

機器自主學習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但是這些可能性之中當然也包括有風險的方向。

以至于朱迪鑭這個大明皇帝都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朱靖垣現在同樣拿不定主意,意識在兩個選項上面來回搖擺。

以現在的大明的技術和規模,就算是沒有真正的復雜智能機器,也能繼續繁榮很長時間。

甚至有機會進入真正的大同世界。

但是同樣存在能源枯竭以及無法走出星球的風險。

擁有自我意識的復雜智能機器,也許就是下一次科技爆炸的關鍵點。

通用量子計算機、可控核聚變能源、暗物質燃料和武器、亞光速航天器等尖端科技的難點。

可能都需要借助復雜智能機器才能真正快速解決。

創造出智能機器仆從,在極端惡劣的太空環境長期生活,可能就是人類真正涉足太空的前提。

因為相對于整個宇宙而言,人類現有的身體太過脆弱和渺小了。

人類只有在復雜機器上催生出自我意識,才有機會弄清楚人類自己的意識是怎么回事。

然后才有可能實現以機器取代肉體的生命性質晉級。

但是不完全可控的智能機器誕生后,會不會將人類視為敵人和奴隸主?

會不會成為人類文明的天敵和終結者?

文明和科技的水平越高,所有的決定都會越來越危險。

因為他們能夠操作的能量級越來越高,能夠影響的事務的規模和深度也越來越大了。

能夠更加輕易的自己毀滅自己。

當然,也可能自己的猜測全部都是錯誤的,智能機器本來就是無法產生自我意識的。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大明1805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