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第二十二章 履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過河卒 >>過河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履新

第二十二章 履新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6日  作者:莫問江湖  分類: 武俠仙俠 | 仙俠 | 太平客棧 | 少年 | 文青 | 莫問江湖 | 過河卒 


姚裴還是老樣子,哪怕躋身了造化階段,也沒有能夠完全恢復正常狀態,總是給人一種半睡不醒的感覺。

齊玄素不免有些感嘆,難怪玄圣要閹割這些功法,有些功法練了還不如不練。

一路上也沒什么話可說,別人還當姚裴因為東華真人改立齊玄素的事情與齊玄素鬧意氣,實際上姚裴一直都是這個樣子。

小殷百無聊賴,跟顏永真分享起自己這些年來珍藏的各種卡片,如數家珍。顏永真倒也是好脾氣,耐心地聽小殷講解。

齊玄素則與陸玉玨談了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瑣事。

李命煌被貶,陸玉玨已經跟周曉淞正式和離。

道門的律法里沒有凈身出戶這一條,哪怕犯了大錯也不行。不過陸玉玨不在乎,他的很多財產都是陸家名下的,分不走,他個人的財產寥寥無幾。

以他的身份地位,想要撈錢,那可太便利了,在南大陸那個地方,金山銀山的,有的是人想要巴結他,可他不在意這個。正因為如此,清微真人才把他放在這個重要位置上。對于這種高品道士而言,幾萬太平錢的身家,只是浮財而已,關鍵是職務和權力。只要權力還在,地位還在,千金散盡還復來。

如今陸玉玨被調往萬象道宮,從大權在握的封疆輔理變為務虛的輔理,的確是降了,而且還是大降特降,類似于從齊州道府的掌府真人變為羅娑洲的掌府真人,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也算是給太平道一個說法,讓外人知道背叛太平道的代價,總不能背刺太平道卻一點代價也沒有。

不過真實情況其實是一次改換門庭。

不知是太平道覺得自己理虧,還是看在陸家的面子上,總之是沒有過分追究,默認了此事,低調處理。

齊玄素已經跟陸玉玨許諾,這只是暫時的,畢竟他也才是個掌宮真人,等他晉升掌府真人,會帶著陸玉玨一起去地方道府。

陸玉玨當然相信齊玄素的許諾,遠的不說,陳劍仇就是個例子。

到那時候,陸玉玨便可順勢邁出關鍵一步,成為次席副府主。這算不上一步登天,因為上三堂的重要輔理,是給個副府主也不換的,像陸玉玨這種類似封疆大吏的輔理,整個北辰堂也才六個。比這些上三堂重要輔理還高的,也就是次席副府主了。

反倒是周曉淞,因為與李命煌的事情,被天罡堂降職,貶到西域道府去了。

飛舟很快便降落在萬象道宮的星野湖。

孫合悟親自相迎,石大真人則在上宮的禮堂等待。

還有好些道宮學子列陣歡迎,搞得像閱覽三軍一樣。

齊玄素皺了皺眉頭,不過沒說什么。

上宮還是老格局,從南門進。

南門是正門,對應“相見乎離”,又名離門,通過那座三百余丈的長橋與明堂相連。

東北位置是“成言乎艮”的艮園,與震園和坎園相連,是上宮的藏書所在,也是齊玄素和姚裴一起干壞事的地方。

東南位置是“齊乎巽”的巽園,只與震園相連,西北位置是“戰乎乾”的乾園,分別連接坎園和兌園,除了有一個極為開闊的白玉廣場之外,還有一座巨大禮堂,是為舉辦各種典禮的所在,齊玄素的履新儀式便在此地進行。

最后是西南位置“致役乎坤”的坤園,只與兌園相連,與巽園隔著離門遙遙相望,這里則是掌宮大真人和道宮高層的居處所在,齊玄素的住處也被安排在這里,與石大真人是鄰居。

來到禮堂,石大真人已經等在這里,除了一眾教習之外,外面的白玉廣場上還站滿了道宮學子,這次破例讓他們來到上宮參加典禮,在這里也能聽到齊玄素的講話。

因為都認識齊玄素,所以省去了先前的流程,一眾人等直接熱烈歡迎了齊玄素。

然后按照程序,姚裴宣讀了齊玄素的正式任命,將齊玄素介紹給眾人。

等到前面的例行程序結束,就該齊玄素講話了,可以視為就職講話。

平心而論,齊玄素的幾次正式上任,都是奉命于危難之間,這方面的經驗不算太過豐富。不過齊玄素并不怯場,直接走上禮堂的高臺,準備脫稿講話。

當初李長歌就職的時候,完全脫稿,說得很有氣魄,贏得了滿堂彩。

既然李長歌能夠做到,那么齊玄素當然也可以做到。

顏永真也很好奇齊玄素的講話內容是什么。因為這種稿子一般是由秘書來準備的,然后上司再改一改,就差不多了。秘書多半精通文字工作,當初張拘成向齊玄素介紹顏永真的時候,就著重強調了顏永真的筆桿子。不過齊玄素這次沒用顏永真這根筆桿子,而是自己寫,所以顏永真好奇齊玄素到底寫了什么。

他猜測肯定是一些大膽的話,甚至犯忌諱的話,這種話,秘書是寫不出來的,只能主官自己想,自己寫,自己說。

齊玄素是個偏科之人,讓他搞一些文人雅士的東西,比如書畫鑒賞、金石篆刻、吟詩作對,那是為難他了,不過公文完全是另外一條賽道,與這些都不相干的。就好像詩詞與制義完全不是一回事。

齊玄素站定之后,環視一周,說道:“很早之前,就有了關于我要擔任萬象道宮掌宮真人的傳言,關于這個傳言,不僅大家聽到了,我本人也聽到了,所以在很早之前,我就開始審視這個可能到來的新職位。”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思索了很久,還是略有一些所得,現在說出來分享給大家。”

“道門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和勝利,有一個重要的經驗,便是抓道德方面的工作,道和德是兩碼事,既有對組織方面的要求,也有對個人方面的要求。”

“組織方面,就不得不提到道門的品級制度。當年佛道之爭,玄圣提出了九品道士制度,對道門進行全面改組,徹底改變了道門的組織結構。”

“這也是佛門全面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雙方曾有過一次極為重要又不在雙方計劃內的遭遇大戰,因為地形等原因,當時雙方打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所有編制都被打散,將不知兵在哪里,兵也不知將在哪里,形勢混亂到了極點,可道門就是憑借品級制度迅速整合一處,逐漸以人數優勢分割、消滅各自為戰的佛門之人,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個過程中,佛門之人自然也嘗試過重新整合,只是當時的情況就是誰都不服誰,這個說自己的師承是誰,如何出身尊貴,那個說他的境界修為最高,那還如何組織?僅僅是扯皮就把戰機貽誤了。”

“反觀道門這邊,玄圣把規矩定死了,不管什么出身,不管什么境界修為,品級就是最有用的東西。”

“這是玄圣留給我們這些后輩之人的寶貴經驗和財富,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光大。”

“不過據我觀察,這套體系近些年來有了明顯的僵化跡象,甚至影響到了道門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我們的萬象道宮。”

“我是萬象道宮出身之人,了解許多同窗之人的心態,他們曾經以為過了萬象道宮的大考就能做人上人,可當他們踏出萬象道宮的時候,他們在道宮競賽中取得的輝煌成績,很快就會迎來外面真實世界的無情拷打。”

“有些人承受不住了,認知失調了,他們開始自嘲,效仿一些古時的名士風范,或是效仿一個名為‘犬儒’的西洋學派。”

“他們自嘲自己萬象道宮這種名門出身,還不如鄉野的泥腿子,還不如那些江湖人。可你真要信了他們的話,以江湖人的身份去跟他們打交道,他們便要臉色一變,亮出名門身份來質問你了,你個江湖人也配跟他們說話?”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是江湖人,他們雖然自稱不如江湖人,但實際上最看不起江湖人。他即使做不了人上人,也要做學歷上的人上人。優秀的學歷是他們進攻他人的武器,而所謂的自嘲其實是他們龜縮的盾牌。”

“看似叛逆,實則是對名利的求而不得。看似對不公的憤懣,實則是對自身際遇的不滿。同樣一套體制,如果他們成了人上人,那么他們還會不滿嗎?”

“我看到過一個例子,一位真人倒臺了,這位真人是野道士出身,于是就有學子評論說,這位真人就是因為學歷太低,所以才會倒臺,這就是孩童之言了。”

“他們自嘲不如江湖人,其實他們想說的是,他們最起碼還比江湖人高上一籌。為什么樂于如此?很簡單,因為他們清楚,哪怕做不了人上人,也不會是最底層,就算看到哪家的公子小姐平步青云而心生自卑,也可以回過來頭踩上泥濘里的江湖人一腳,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這毫無疑問是一種學歷等級制度下的普遍問題,歸根究底,則是整個道門等級制度細分的外在體現。從個人方面來說,這是犬儒的兩面性。從組織層面來說,則是我們這個品級制度出了問題。”

“大家心里一定有一個疑問,既然我們的制度是好的,為什么一些不好的風氣還是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我在這里可以告訴大家我思考的結果,我認為,關鍵就在于道德工作的停滯不前甚至是落后,道是大的方向,德是思想品行。當年玄圣劃分品級,是為了互相協作,上層決策,下層執行,中層承上啟下,而不是像今天一樣壁壘分明形成對立,甚至是阻礙了正常的人才流通。”


上一章  |  過河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