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順隱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順隱患

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順隱患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26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大順永憲七年。峧

清晨的太液池。

在這秋盡冬初的季節,湖水澄清得成為一片碧綠,波紋連連地堆積到沙岸。

“唉。”

青紅廊之下,一名裹著大紅花襖,肚子微微隆起的少婦,細眉微蹙,單薄的臉上露出了憂意。

失望的嘆息下,一些碎絮似的朝霞,在紅日升起的陽光下,那些紅的、藍的、紫玉和金黑色的。

無數的彩色的光芒,反映到湖面上。

景美。峧

人更美。

身邊的宮女們小心翼翼的,連呼吸都不愿大聲,不愿驚動沉魚落雁的貴妃。

人們會為了美好的事物而沉迷。

貴妃從來都是安靜的。

只有貴妃處,才不會有勾心斗角,因為貴妃從來不參與。

藩王們不愿意遠赴藩地。

其余宮的貴妃們求圣人開恩,讓母子多團聚。峧

還有東王。

聽說外面有好多彈劾他的奏疏。

唐清安坐在船頭。

隨著船只的浮動隨意的在太液池劃開。

東藩又占據了四國。

領地人口只漢人百姓就突破了一千萬,加上東藩領地內留下的日本女性。峧

東藩自己向國內匯報的是一千兩百萬。

但是根據內閣情報處的顧及,因為移民東藩的人口,以青壯居多,而東藩有大量的女性。

所以正確的數據。

移民了一千萬百姓,其中至少七百萬光棍,大多都在東藩成了親,幾年間生下一個到三個的孩子。

東藩的人口,已經達到了恐怖的數字。

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

東藩已經具備了大順本土造成威脅的實力。峧

國內很多官員,學者提出了擔憂。

認為內閣應該出手壓制東藩。

或者分割東藩,削弱東王的實力,才是國家久治長安之策。

內閣們無法決定,只能詢問皇帝。

唐晏乾猶豫了。

按照他心里原來的規劃,各藩想要威脅到國內,至少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時間。

唐晏乾出乎他的意料。峧

不愧是他最出色的兒子。

這名兒子。

唐清安內心即復雜,也欣慰。

在東藩兩片土地上,無論是九州國還是四國,所有的男性人口皆賣給幕府,增加幕府的實力。

兩地只保留婦孺。

手段當然不止這些。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東藩這些年內部也發動了幾次軍隊大掃蕩,清除了兩地本土的反抗勢力。峧

隨后以分田和分妻子的誘餌,從國內吸引了無數的人口。

國內的百姓們人盡皆知,到了東藩可以安居樂業。

唐晏乾在東藩設立船廠,設立火藥廠,設立軍器司,設立火器局……推廣蒸汽機,發展礦業,重視工匠,甚至設立技術學校。

東藩的技術學校,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學校。

在領地內推行專利法,鼓勵工匠發明。

抽水用的蒸汽機,在國內多年下來發展緩慢,但是在東藩日益迅速,由工匠們改進,成為各行各業的動力。

蒸汽機為各行各業的動力,煤礦為各行各業的燃料。峧

東藩一年的煤產量突破了七百萬噸。

要知道。

英國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三十個年頭,全年煤礦產量也才突破兩百萬噸。

東藩能超過英國,除了人口是英國的數倍,而長子的功勞功不可沒。

中國太大了。

任何事物到了中國,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普及。

靠著煤炭行業,以及隨之而來的鐵道建設,又促進了鐵礦行業,冶鐵業,采石業,木業……峧

東藩的初級工業,以及工業人口直線上升。

拿出了這么優秀的成績。

唐清安怎么舍得打壓?

長子知道國內會因為他的舉動而擔憂嗎?

他肯定是知道的。

這些年他在東藩的治理,無一不是符合自己的心意,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的。

“長子雖然在我身邊的時間最少,可是他最能摸透我的想法。”峧

看著湖面粼粼波紋,唐清安出神的想到。

是啊。

長子就是靠著摸透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應對國內的反對,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

自己該怎么辦呢?

按照國內的應對手段,那就是打壓東藩。

不讓東王繼續做事。

“唉。”峧

唐清安一聲嘆息,經過了一處竹林,露出了亭子,看到了對方。

“那個人,你在嘆什么氣呢?”

聽到熟悉的聲音,唐清安不知不覺露出笑容,反問道:“你又在嘆什么氣?”

兩個人相視而笑。

“你陪我走走吧,別老是喜歡游水。”

“好。”

唐清安答應。峧

船只靠到岸邊,不等船停穩,唐清安就跳了上去。

“小心。”

“你都多大人了,掉下去怎么辦。”

“我精通游水,正好游一圈。”

“你呀,哪里像個皇帝。”

“你又哪里像個妃子。”

“不是你求我,我才不會答應你。”峧

“所有人都在變,就你沒有變,從小就傲嬌。”

宮女們看到皇帝如此疼愛令人心疼的貴妃,都為之歡喜,紛紛露出笑容。

王子騰七十大壽。

離開京城,在金陵舉辦壽宴。

大門口的街道上,停滿了四輪馬車。

其余不提。峧

晚上。

賈赦,謝鯨,劉英,薛蟠,薛蝌,王仁等一幫人,以為王子騰祝壽的名義聚到了一起。

賈王兩家雖為兩家人,但是幾代人的聯姻,已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賈璉死了。

但是賈赦的二子仍然取得王家姑娘。

賈赦已經是賈府的領頭人。

“開門見山。”峧

七十歲的王子騰,看透了很多道理,說話也更加的直白。

“東藩的實力太強,威脅太大,皇上不顧后患放任東王,再過二十年,在東藩出生長大的人,只認得東王,誰會認得朝廷。”

“而東藩人口發展如此迅猛,以東藩的實力,東王如果造反,國內不一定能解決東王。”

“觀圣人的身體,不像是短壽之人。”

薛蝌反駁道。

有圣人在,誰都不敢違背他。

王仁不贊同。峧

薛家的小姐肚子不爭氣,生了個女兒,雖然后面又生了個兒子,可錯估了分封藩王的機會。

現在的四大藩王。

兩個是秦氏所生,一個是晴氏所生,一個是蒙古貴妃所生。

雖然皇帝還未立太子。

但是探春立為皇后,只要不出錯,那么賈府會出一個太子,已然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薛家呢?

只要也要得一個藩王吧?峧

親王,無法令王家滿意。

賈探春和王家沒有血緣關系,不是王家能相信的政治依靠。

打擊東王。

既能為國內避免后患,又能為薛寶釵的兒子謀得機會。

“東王的藩軍已然超過十萬之數,招募了大量金州軍學校的畢業生。”

秦氏紋絲不動,而秦氏在金江鎮一系的影響力不可動搖。

隨著金江鎮的消亡。峧

金江鎮一系的實力也逐漸削弱。

例如軍校。

國內的幾所軍校,雖然還未超過金州軍校,但是生源和規模已經不是金州軍校可比。

還有船廠,火器廠等等。

甚至原金江鎮的掌上明珠,濟州島!

竟然先后被上海縣,廣州府超越。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峧

隨著國內兩各經濟特區的勢頭,濟州島的經濟地位,會越來越被拉開距離。

國內的體量巨大,各方面都是如此,雖然緩慢,但每走一步都是驚天動地。

十幾年的時間發展下來,已經全面趕超過了遼東。

而秦氏。

成為了原金江鎮一系的依靠。

東藩的發展。

離不開金州的大力扶持。峧

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要設備給設備。

東藩的各行各業,都來自于金州。

沒有金州的全力支持,東藩不可能發展這么迅猛。

東藩。

就是第二個金江鎮。

還有朝鮮。

東王從小生活在朝鮮,娶了朝鮮的公主。峧

朝鮮國內的兩班子弟,大多選擇效忠東王,以東藩為榮,甚至要讓朝鮮加入東藩。

“東王手里有十萬精兵。”

“朝廷雖然逐年撤回在日本的軍隊,但是仍然還有高達九萬之數,那可都是百戰老兵。”

“東王在這些老兵心中,靠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拉攏了不少的人心。”

天下四藩。

其余三藩都引不起人們的重視。

可東藩不同。峧

他的影響力越來越龐大,人們不得不擔憂。

“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彈劾東王,讓皇上看清楚后患啊。”

“皇上被迷失了雙眼。”

“不行。”

薛蝌堅決拒絕。

“絕對不能這么做,可不得胡來。”

“東藩的事情,不是我們提出來的,而是許多大臣都如此說,我們不過是推波助瀾。”峧

后起之秀們爭吵不止。

“皇后有沒有說法?”

王子騰看向賈政。

賈政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來。

王子騰鄙視了賈政一眼。

皇后的母親的病故,自己的大妹又說不清的關系,雖然大妹已經病逝,可留下的矛盾如何輕易能消除。

這就是王子騰一定要扶持薛寶釵兒子當上藩王的政治需求。峧

一切為了保住家族門楣。

“彈劾吧。”

“為了國家,一定要彈劾東王。”

王子騰力排眾議,做出了決定。

林如海臥病不起。

多年的奔波,特別是治理鹽政的那幾年,多少的老朋友都和他翻臉,多少的故交被他抄家。峧

嘔心瀝血,心力交瘁。

“不要驚動姑娘。”

“她不聽勸,又固執,老夫也奈何不了她,但是她剛有了身孕,不可動氣。”

榻上。

林如海斷斷續續的交代家里人。

早年。

他有個兒子,后來夭折。峧

林家也沒有什么正經親戚。

雖然感到遺憾。

可是林如海也沒有遺憾。

他的學說,他的政績。

他一生的事業,煥發在金州,巔峰于國內。

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沒有遺憾。峧

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家里的姑娘。

還以為老姑娘要留在家里呆一輩子,誰想她又變了主意,到底還是嫁了人。

“嗚嗚嗚。”

林如海原來的幾名妾室,只剩下一位老孺。

“家里的姑娘心善,我死后,她會孝敬你的,你也不用傷心。不過你家的子侄是靠不住的,切記要靠姑娘。”

林如海艱難的交代后事。

三日后。峧

林如海病故。

去世前,上交了臨終奏本。

可能是有王子騰的勸誡,但更多的還是林如海自己的想法。

“皇上是國家之幸也,有今日之強大,離不開皇上的善政,可謂千古圣君。

臣雖已死,而心在大順。

遍觀史書。

各朝多有明君,但能善始善終者卻不多矣。峧

猶如唐朝唐玄宗,前半生是圣君,后半生是昏君,大唐的復興是他,大唐的衰敗也是他。

何故?

懈怠之風也。

皇上在金州時,治理怠政,消除人弊,盡是前朝留下的舊患,乃多年積累而成積弊。

今日之皇上,對隱患視而不見。

他日。

何嘗不是大順的積弊呢。峧

臣泣血悲鳴。

懇請皇上治理隱患!

臣……

最后一次和皇上說話了。”

“維大順永憲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祭林公……”

唐清安哀痛三日,親筆為林如海寫下祭文,詔發全國,詳數林如海政績。峧

下令內務府安排林如海的后世。

命唐晏楸領內閣成員吊喪林如海喪事。

十五日后。

下詔。

“召東王進京面圣。”

唐晏乾正巡視四國。峧

九州國以府縣兩級制度治理地方,四國經歷兩年的折騰,他要親自巡視各地,親眼看一眼地方官府的政績,以免自己被欺瞞。

國內雖然取消了衛所制度,但是唐晏乾是不以為然的。

衛所制度是好的。

不能因為官員做的惡,就把惡怪罪到衛所制。

東藩分田如此之多,又輕受稅賦,免徭役,國內的募兵制當然要保留,但也不能全部撤掉衛所制。

正當他和藩府官員們交談治理之策的時候,從國內京城緊急趕來的官員帶來了圣旨。

“歸京?”峧

唐晏乾一臉的納悶。

“國內可是發生了什么事?”

那官員為難。

但是身后有人使臉色,見狀,唐晏乾才沒有追問。

果然。

隨后無人的時候,那名金州籍官員告訴唐晏乾實情。

至于回不回國,就看東王自己的主意了。峧

關于東王回國的事。

官員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不該回國,應該寫奏疏辯解,一派認為不得違背圣意。

唐晏乾臉色陰晴不定。

東藩孤懸海外,來回一趟可不容易。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