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第800章 十字軍東征番(1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800章 十字軍東征番(15)

第800章 十字軍東征番(15)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寂寞劍客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寂寞劍客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崇禎28年公元1655年9月,大明帝國與歐洲基督世界的和議開始,史稱羅馬和議,這次和議標志著大明帝國的勢力正式擴展到遙遠的歐洲大陸,同時也標志著大明已經將帝國的影響力已經正式覆蓋已知的文明世界的全部。

參與羅馬和議的大明代表有皇帝崇禎及陸海空軍總參謀長江天一等。參與羅馬和議的歐洲代表有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以及法蘭西王國首相馬扎然等。

只不過,和議的第一次會談非常不融洽,甚至有些箭拔弩張的意思。歐洲人的文明程度如何姑且不論,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卻一以貫之,那就是總想著在談判桌上獲得戰場上得不到的優厚條件。

其中最讓人無語的是斐迪南三世。神圣羅馬帝國無疑是個神奇的國家。

首先帝國的皇帝居然是由七個選帝侯選出來的。其次帝國竟有父子皇帝共治的傳統,比如斐迪南三世和斐迪南四世。

只不過,斐迪南四世在潰退途中被明軍擊斃了,此君也成了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中戰死的國家首腦。

可能是兒子遭到明軍擊斃的緣故,所以斐迪南三世的條件極為過份。要不是中間隔著四米寬的大長桌,崇禎真擔心斐迪南三世的口水會噴到自己臉上,然后據說這個時代歐洲王室各種疾病橫行,其中包括淋病、梅毒、天花啥的,萬一斐迪南三世的口水帶有這些病毒,那可就倒霉透了。

當下崇禎回頭說道:“奧伴伴,給朕還有天總參他們拿只口罩過來。”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太監當即給崇禎和江天一等人各拿來一只口罩。

順便再說一句,這個黑人太監名叫奧斯汀,是在崇禎20年凈身進宮。

本來,崇禎是想徹底廢除太監這種制度的,但是等到還都北京之后,他就發現這事根本就辦不到,原因很簡單,華夏的皇室人口太多,若沒有身強體壯的太監,單憑那些花枝似的宮女后妃,根本就做不完宮里的雜務。

而且,有些事務也確實不宜后妃宮女出面。所以最終,崇禎還是妥協,恢復了太監制。

不過,為免太監干政或者太監的親族坐大,崇禎也定下了一條規矩,那就是只能由海外領地的土著凈身進宮擔任太監。

奧斯汀是個例外,他是由阿拉伯商人販賣到大明,并且在被販賣到大明之前就已經被阿拉人凈身,阿拉伯商人歷來就有販賣閹割黑人的傳統,就比如說昆侖奴。

言歸正傳,戴上口罩之后,崇禎就感覺心安多了,對斐迪南三世說:“斐迪南三世,是吧?你的兒子死在了戰場之上,這點朕也感到很遺憾,但是戰場上刀槍無眼,你兒子既然敢上戰場,就得有戰死沙場的覺悟,這沒什么好多說的。”

“你也不要因為兒子的戰死,就遷怒于我們大明。”

“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不應該被外界左右自己的情緒。”說到這稍稍一等,崇禎又道:“所以,麻煩你們重新陳述一下和議的條件。”然而,崇禎的溫言細語在斐迪南三世看來就是軟弱,當下斐迪南三世一拍桌子吼道:“崇禎你聽著,提出和議的是你們大明,不是我們神圣羅馬帝國,你們大明為什么提出和議?還不是因為補給線太長,你們的后勤補給已經支撐不住了?”

“也就是說,這乃是你們大明在向我們歐洲世界求和。”

“既然是求和,就應該有個求和的樣子,就要拿出誠意。”

“所以,請不要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嘴臉,你們大明沒有贏!”頓了頓,斐迪南三世又厲聲說:“我們的和議條件就是剛才我說的那三條,第一條,明軍必須無條件撤離羅馬以及占領的所有的城池;第二條,給包括教皇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賠款一億泰勒銀幣;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留下明朝海軍的20艘大黑船作為懲罰,若不能滿足以上條件,那就讓這場戰爭繼續下去,看誰先堅持不住。”參與和議的江天一、鄭森、鄭鴻逵還有王夫之等人都被氣樂了。

鄭森畢竟年輕氣盛,對崇禎說:“圣上,不用跟這個白癡廢話了,臣已經調查過了,神圣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距離亞得利亞海岸也就七八百里,騎兵軍團急行軍也就三四天,就讓臣帶著空軍跟定王先拿下維也納,再看這狗皇帝怎么說。”王夫之也生氣的說:“用不著定王出馬,我們陸軍第4師就可以。”鄭鴻逵原本也想要請戰,可是轉念一想,他的軍艦再厲害也開不到岸上去,就只能悶悶不樂的把話又咽回到肚子里。

崇禎卻一點都沒有動氣。因為崇禎知道,歐洲這些國家從本質上講都還沒開化。

華夏文明的啟蒙是在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然后創立了哲學系統,然后有了華夏文明,迄今為止華夏已經沐浴文明近兩千年。

西方基督世界的文明啟蒙具體在什么年代,存在疑問。但即便是在古希臘時期就創立了哲學系統,文明啟蒙,這一文明也在戰火中被摧毀,并沒有延續下來,中斷的文明就不能稱之為文明。

所以說,西方基督世界的文明啟蒙是在文藝復興之后。文藝復興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三百多年,跟沒開化沒啥區別。

所以像斐迪南三世這樣的思維,在崇禎眼里跟野蠻人沒啥區別,一個野蠻人,你跟他置什么氣?

跟他置氣你不也成野蠻人?當下崇禎笑著說:“這樣的話就不用再談了,今天就到此為止吧。”說完,崇禎便站起身毫不留戀的離開了會場,江天一等也跟著起身離開會場,很快,圣彼得教堂的大廳里便只剩下斐迪南三世等十幾人。

馬扎然便開始埋怨斐迪南三世:“你不該開出那么苛刻的條件的。”亞歷山大七世也附和道:“是啊,這次和議雖然是明朝先提出來,但是和議對于我們歐洲也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為什么不早日促成?”

“我也想早日促成和議。”斐迪南三世大怒道,

“但是我們總不能白白吃虧吧?這次東征耗費了那么多的錢糧,死了那么多人,跟明國要點兒賠補難道過分嗎?”

“索要賠償可以,但是得有個度。”馬扎然道,

“你不能做得太過分。”

“是啊,不能夠太過分。”西班牙國王菲利佩四世也道,

“別的條件也就算了,你讓明朝賠償我們20艘大黑船,這不是扯澹么,明朝怎么可能答應。”

“誒誒,你們怎么都沖著我來了?”斐迪南三世頓時火大。十幾個頭頭腦腦正激烈爭吵之時,一個修士匆匆進來報告:“教皇冕下,還有各位國王陛下及首相、公爵大人,大事不好了,明軍出兵了。”

“出兵?”在場的國王首相還有公爵吃了一驚,

“往哪去了?”

“往北去了。”修士惶然道,

“出動了足足三個騎兵師,說是要去維也納。”

“什么,去維也納?”斐迪南三世頓時驚得跳起身來,怒道,

“太無恥了,說好了要在羅馬和議的,怎么又出兵去打維也納,明朝人不講信義啊。”頓了頓,斐迪南三世又生氣的說:“不談了,不跟明朝人談了,繼續開戰,打到明朝跪地求饒為止!”斐迪南說得義憤填膺,卻得不到一個人響應。

包括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七世在內,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先讓神圣羅馬帝國跟明軍打一仗也好,如果打贏了,就能少付出一些代價,就算是打輸了,倒霉的也只是神圣羅馬帝國一家而已,與我們無關。

“你們怎么說,敢不敢與明朝開戰?”斐迪南三世生氣的問。馬扎然、菲利佩三世以及亞歷山大七世等只是顧左右而言他。

斐迪南三世騎虎難下,只能黑著臉生氣的說:“行,你們不敢跟明朝開戰,那就讓我們神圣羅馬帝國先開第一槍,不過你們給我聽好了,如果我們贏了,瓜分戰利品的時候你們也只能喝點湯,只有我們神圣羅馬帝國有資格吃肉!”說完了,斐迪南三世勐一甩披風轉身揚長而去。

“蠢貨。”馬扎然沖著斐迪南三世背影吐了口痰。一周后,斐迪南三世就回到維也納,開始調兵遣將。

過了差不多有半個月,明軍在威尼斯王國的

“歡送”中進入奧地利公國南部邊境,隨即對奧地利展開了燒殺擄掠,以戰養戰嘛。

斐迪南三世原本想在維也納迎擊明軍。但是半個月之后他就再也忍不住,選擇了主動迎擊。

最終,兩支軍隊在奧地利公國中東部的格拉茨遭遇。這回,斐迪南三世真是傾盡全力,召集了20萬大軍。

如果算上幾個小公國派出的援軍以及民兵,總兵力更是高達50多萬。

然而,這根本沒有什么卵用,對面的明軍雖然只有3個騎兵師6萬人,但是一通交火卻輕松擊潰了奧地利的50多萬大軍。

相關


上一章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