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第788章 十字軍東征番(3)——英格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8章 十字軍東征番(3)——英格蘭

第788章 十字軍東征番(3)——英格蘭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寂寞劍客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寂寞劍客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羅馬教廷向整個西方世界發下教旨之時,英格蘭的護國主克倫威爾正在為英格蘭的前途而憂愁,他剛剛拒絕了議會提出的加冕請求。

此時的英格蘭,查理一世早就被送上了斷頭臺。克倫威爾在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的軍事獨裁統治可謂穩如磐石。

然而克倫威爾既沒有崇禎在大明的威望,英格蘭的議會軍中也沒有像明軍中的士子營這樣的忠君學生群體,更麻煩的是克倫威爾也沒能夠及時在倫敦創立一所完全忠于他本人的軍事院校,進而培養出大量忠于他的低級軍官。

所以克倫威爾就遭受到了軍事獨裁統治的反噬。軍事獨裁統治的麻煩就在于地方大員的軍閥化。

這跟袁世凱竊取中國革命果實后的局面是一樣一樣的。袁世凱竊取中國革命果實之后,靠著北洋新軍的支持,順利當上總統,但是北洋新軍卻不可避免的分裂為奉系、直系以及皖系等地方派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派系的獨立傾向越來越強烈,各個派系之間的矛盾也日趨激烈。

袁世凱不堪其擾就想到了通過登基稱帝的辦法來彌合。結果事實證明這就是一劑毒藥,袁世凱的登基稱帝以及對地方軍頭的大肆封賞,非但沒能彌合各個派系的矛盾,彌合各地的分裂主義傾向,反而加速了這一趨勢,并最終導致護國戰爭爆發,北洋軍徹底的分崩離析。

克倫威爾所面臨的處境跟袁世凱其實也差不多。盡管克倫威爾把整個英格蘭分成了十三個軍區,并且提拔了十三個少將擔任這十一個軍區的司令,但這僅僅只是延緩了地方軍閥化的趨勢。

克倫威爾眼睜睜的看著英格蘭滑向軍閥混戰的深淵,卻什么都做不了,這種焦慮真的沒辦法用言語形容,搞得年僅54歲的克倫威爾頭發都白了,就跟七十歲似的。

很搞笑的是,也有議會的

“臥龍鳳雛”給克倫威爾出了個一樣的餿主意。這對

“臥龍鳳雛”提議克倫威爾加冕為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的國王,然后再給包括十一個軍區司令在內的高級軍官分封公爵,以此緩和矛盾。

不過,克倫威爾比袁世凱要聰明一些,他拒絕了加冕。因為克倫威爾很了解手下的高級軍官,他一旦加冕為英格蘭國王,這些高級軍官就立刻會萌生出取代他的想法,毫不猶豫的起兵。

但是克倫威爾同樣很清楚,軍事獨裁統治沒辦法長久。如果不能夠解決議會軍的軍閥化難題,英格蘭要么陷入軍閥混戰,要么斯圖亞特王朝就會卷土重來,重新統治英格蘭。

查理二世雖然已經窮困潦倒到了依靠賣藝為生的地步,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廝在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的保守貴族以及人民心中,還是具有著非常高的威望的,無論如何他都曾經是英格蘭的王。

但是解決議會軍的軍閥化又談何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會激起高級軍官的反叛。

到時候,他就重蹈步查理一世的覆轍。然后就在這時候,羅馬教廷的教旨到了倫敦。

亞歷山大七世的這份旨意讓克倫威爾看到了解決英格蘭軍閥化傾向的契機,那就是將這些越來越難以駕馭的驕兵悍將送到東征戰場上去,并以此換取羅馬天主教廷及英格蘭保守派對他的支持,這一來,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加冕。

為了這,克倫威爾甚至還提前召回了他的長子理查德。理查德身為克倫威爾長子,這些年得到了精心的培養。

不過很遺憾的是,理查德的能力根本無法與他的父親相比。

“父親。”已經二十七歲的理查德在父親面前仍舊像個孩子似的,戰戰兢兢,唯恐一句話說的不對,就招來父親責罵。

“理查德,我需要你的幫助。”克倫威爾難得的表現出親情的一面。這樣的父親,卻讓理查德變得更加的惶恐。

“父親,您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兒子就是。”看著一臉惶恐的兒子,克倫威爾只能再次板起臉。

“在遙遠的東方崛起了一個叫大明的帝國,你知道嗎?”

“是的,聽說過一些,據說尼德蘭的遠征艦隊都被打得全軍覆滅,還有西班牙、葡萄牙的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也遭到了劫掠,損失慘重。”

“不止,大明帝國還從陸地打到了中亞以及印度半島。”

“是嗎?這么說的話,這個大明帝國還真的挺強大的,但是好在,大明帝國與歐洲之間隔著幾萬里,關系并不大,跟我們英格蘭更是沒什么影響。”

“不不,這你就錯了,大明帝國崛起已經威脅到了整個西方世界。”說到這,克倫威爾便把剛收到的教旨遞給理查德,理查德看完教廷的教旨之后,卻一臉的不以為然。

“天主教廷號召的圣戰,跟我們新教有什么關系?他們天主教徒想跟大明打仗,就讓他們打去好了,但是我們清教徒沒有必要參與這次東征。”新教跟天主教雖然同源,但是關系卻惡劣到了極致。

打個不怎么恰當的比喻,新教跟天主教的關系就好像是綠教的遜尼派和什葉派,那真是恨不得將對方銼骨揚灰才好。

然而正如遜尼派跟什葉派能夠重歸于好,新教跟天主教的合作也不是無法想象,至少在克倫威爾心里就不存在障礙。

克倫威爾首先是個政客,然后才是教徒。在克倫威爾的認知當中,政治利益要先于宗教信仰。

“孩子,我們英格蘭恐怕也要參與這次十字軍東征。”克倫威爾語重心長的說道,

“無論如何我們清教徒跟天主教徒一樣都是上帝的子民,禮拜的也是同一個十字架,更何況,一旦大明帝國的軍隊打到了歐洲,威脅的可不只天主教國家。”

“啊這?”理查德一臉懵逼的道,

“英格蘭也要參加圣戰?”

“是的,也要參加圣戰。”克倫威爾點點頭,又接著說道,

“而且還要出動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的全部精銳軍隊參加圣戰。”頓了頓,克倫威爾又道:“理查德,由你擔任英軍總司令。”

“我嗎?”理查德期期艾艾的說道,

“父親,我怕是難以勝任,可能會讓你失望,要不然還是讓布來克擔任總司令?”

“蠢貨,總司令的職務怎可以讓人?”克倫威爾一下子就怒了,

“你知道不知道這個總司令的職務究竟意味著什么?”

“知道,意味著是父親您的繼承人。”理查德惶然道。

“所以,你要讓布來克來當護國主?”克倫威爾怒道。

“不是,父親,我并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擔心做不好。”

“這你不用擔心,我相信你能做好,你只要盡全力就好。”說到這,克倫威爾又在內心里默默的說道:“如果你能把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的五萬議會新軍全拼光,那就是幫了為父的大忙。”克倫威爾叮囑道:“等會布來克他們到了,你要主動請戰知道嗎?”克倫威爾很清楚,要想讓布來克這些軍頭乖乖服從命令,帶著麾下的驕兵悍將參與這次十字軍東征絕非易事。

但是只要理查德參與東征,那就問題不大。我把兒子都送去東征了,你們還有啥說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克倫威爾的強力推動下,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的新軍迅速動員起來,其集結的速度甚至比法蘭西王國還要更快。

當法蘭西王國的各個領主的軍隊正在源源不斷的向著巴黎集結時,英格蘭王國的新軍已經渡過了英吉利海峽,源源不斷開進法蘭西王國。

……消息傳到羅馬,亞歷山大七世不禁老淚縱橫。算上法蘭西、英格蘭、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已經有四個大國宣布參與圣戰。

說實話,法蘭西和英格蘭能這么積極參與這一次圣戰,是亞歷山大沒想到的。

這兩個國家吧,法蘭西王國雖然名義上是天主教國家,但其實根本就沒把羅馬教廷當一回事,甚至連法蘭西教區的樞機主教也不是羅馬教廷委任,無論是以前的黎塞留,還是現在的馬扎然,根本就不把羅馬教廷當回事。

英格蘭王國信仰的新教跟天主教則更是死仇。亞歷山大七世原本還擔心這次圣戰的號召會招到法蘭西、英格蘭以及沙皇俄國等歐洲強國的帶頭抵制,真要是這樣的話,這場圣戰就只能淪為笑話,因為僅憑神圣羅馬帝國治下的那些大小領主,能成得了什么事?

但是現在,亞歷山大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回到肚子里了。有了法蘭西以及英格蘭王國的參與,圣戰的聲勢就大了。

當然了,最好是沙皇俄國還有瑞典也能夠參加這次圣戰。若是沙皇俄國和瑞典也能與參圣戰,則整個歐洲大陸的主要大國就都參與進來,就至少能集結起一支五十萬人的十字軍。

相關


上一章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