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姝重生記第199章 做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雙姝重生記 >>雙姝重生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9章 做事

第199章 做事


更新時間:2022年07月30日  作者:尤加利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尤加利 | 雙姝重生記 


尤加利:、、、、、、、、、

秦王政十年。

韓國那邊傳來消息說,為秦國修了十年的鄭國是韓國間諜。

鄭國乃韓國一流的水利專家,十年前受韓桓惠王委派前來秦國。韓恒惠王意圖引導秦國將人力、物力、財力都投資到挖渠上,名曰“疲秦之策”。

從秦王政元年開始,呂不韋任用鄭國為修渠總工程師,發動千萬民眾開始修建這項世界級的大工程。從涇陽縣西北二十五公里的涇河北岸開始,開鑿出一條引涇水東注洛水的三百余里的大渠。

到現在已經十年了,這條水渠還沒有建好,但是快要完工了。

昆侖觀老槐樹下。

嬴政在與胡子歸下棋。林瀟瀟坐在一旁觀戰。胡子歸與林瀟瀟不是朝臣,只有這時候能與嬴政討論國事。

“今日朝上,眾臣請朕下‘逐客令’,先生以為如何?”

鄭國為韓國奸細一事暴露,鄭國被抓。隨后一番嚴查下又翻出來不少他國奸細。

于是,就有大臣擔心那些從其他國家投效過來的客卿有問題,請求秦王將他國客卿全部驅逐。

“聽說客卿李斯上了‘諫逐客令’,竊以為李斯所言甚是。”

“朕與鄭國談過,他承認自己一開始韓王派來的奸細,但他也說了建成這條水渠能使秦國沃野千里,助力秦國一統天下,建萬世之功,而韓國不過是多活兩年罷了。”

林瀟瀟道:“鄭國說的沒錯。韓王的‘疲秦之策’太過拙劣,韓國因此得以茍延殘喘,而秦國卻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只是修水渠這件事,我有一點建議。”

嬴政和胡子歸都看向林瀟瀟,靜等她的下文。

林瀟瀟道:“我曾與你說起過天下不該有無償徭役。百姓種地獲得收成,是老天爺的公平交易。朝廷征發百姓修筑水渠,又該給他們什么?”

林瀟瀟看著嬴政。嬴政卻是臉色微紅。

“這個,修渠本身花費不菲,若是還要發錢給百姓,恐怕國庫消耗更快,不知何時才能湊夠錢攻打六國了。”

“錢不夠,可以先打白條。”

林瀟瀟對古代免費徭役這件事非常反感。她也知道廢除徭役制度對現階段來說不現實,但可以慢慢實驗摸索出一條路來。

這時候,正好林雅端了剛蒸好的玉米過來。

林瀟瀟停下話題,示意大家先嘗嘗玉米的味道。

“這個東西叫玉蜀黍,每人啃一根,吃完再說。”

玉米種子自然是林瀟瀟從系統兌換來的。如今,她的系統空間里一小部分地用來種植黃瓜和番茄,剩余土地被分成兩部分,一半是紅薯,一半是玉米。

她曾拿著玉米到萊棲山嘗試種植,產量與紅薯不相上下。

林瀟瀟種玉米已經有八年了,存下了相當一批的種子。

“都吃完了,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這個玉蜀黍倒是有些意思,口感有絲絲香甜,吃起來糯糯的,似乎還有些嚼頭。”

“朕喜歡它的甜味,不會膩味,透著清香。”

“那就是還不錯咯。跟你們說吧,玉蜀黍不但能讓人填飽肚子,還能拿來做飼料,甚至還能用來治病。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優點,就是產量大,畝產能達到千斤以上。”

嬴政與胡子歸倒吸一口涼氣,但是又都皺起了眉頭。

“你們是不是想到了紅薯?”

嬴政與胡子歸一起點了點頭。

“玉黍米與紅薯一樣,都是高產作物。有了他們,可保天下百姓不餓肚子。這兩種作物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非常容易種植。

我早已有了推廣這兩種作物的想法,只是天下尚未統一,糧食仍然具備戰略價值,所以我一直不敢讓太多的人知曉他們的存在。”

說起來,到目前為止,除了萊棲山上大規模種植了紅薯和玉米,林瀟瀟只給過舊滑的康城紅薯,還暗示過讓他們種植。

只不過后來很快舊滑就被韓國滅了。林瀟瀟還找人特意打聽過,聽說康城為了抗擊韓國幾乎被滅城。這些年林瀟瀟還讓孔慈和阿武去舊址打探過,并未發現紅薯種植痕跡。想來韓國人并未發現紅薯的價值。

“我有兩個想法,說出來大家參考。聽說水渠快要完工了,不如就把后期這段工程拿出來做個實驗......”

林瀟瀟套用的是后世打白條的經驗。

比如說朝廷不給民工發錢,而是給他們打白條。白條可以有三種:兌換糧食的,兌換布匹的,兌換銀錢的。三種白條由民工自己選擇。白條兌現的時間放寬在三年或五年。

嬴政若有所思:“三年或五年,不若分成幾批兌換,時間不同,以免造成擠兌。”

林瀟瀟道:“時間短的兌換的物品數量少一些,時間長的兌換的物品數量多一些,一面大家都不想要長期的白條。”

胡子歸道:“可是聽聞這條水渠涉及的民工近千萬人,這么多的人需要的物資可不少。就算分批領取,數量也非常可觀。”

林瀟瀟接著道:“所以我想在咸陽周邊建一座農場,專門種植紅薯和玉米。以這兩樣作物的產量,只要不出現過大的災害,起碼糧食這一塊能夠湊足。若是有多余的出產,還可以拿到其他國家交換布匹和其他物資。”

胡子歸沉吟道:“專門種植紅薯和玉米的農場?是否需要派軍隊專門守著?還有負責種植的百姓又從哪里來?咸陽周圍土地肥沃,可以征用現成的,也可以開墾新田。”

這個年代有專門負責農業收稅和管理農田的官員,卻還沒有指導農戶怎么種田的官員。

林瀟瀟道:“民以食為天。無論什么時候,朝廷都要把讓百姓吃飽飯放在第一位。我建議成立一個農科部,專門指導天下百姓怎么種地。”

這年頭的農業還是比較落后的,可也是初步發展的階段。比如鄭國修的那條水渠,比如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在夏朝就有雛形,但還尚未成為體系,也沒有格外地被重視。

“我愿意暫領農科部,正好借由農場的發展來促進農科部的完善......”

于是,在這個世界,我國的第一個專門研究農業的部門在秦國誕生了。而農科部的第一任部長是一位神仙——昆侖山女玉京子。

先說之前討論的鄭國修渠以及逐客令的結果,嬴政把鄭國給放了,并讓他繼續帶人修渠。

至于逐客令,嬴政在朝堂上發表了一場感人肺腑的演講,講了“君臣相得”和“伯樂識馬”的故事。他還宣告秦國的目標就是統一天下,待那時所謂別國奸細也是秦國的子民云云。

嬴政一番話,講地朝堂上眾臣老淚縱橫,恨不得為秦王效死。

嬴政以他的大度廢除了逐客令,并將客卿李斯升任校尉。

另外,因鄭國修渠一事,嬴政親自望水渠工地視察了一番。回來后感嘆民工之苦,決定將修水渠的民工由無償徭役改為有償勞動。

當時在朝堂上,嬴政的話引來臣工一片嘩然,紛紛喊著“使不得”。不出所料,大家擔心的都是有償的錢從哪里出。

于是,嬴政把與林瀟瀟和胡子歸商討的“打白條”拿了出來。

臣工們乍一聽說這個做法,大部分都沒反應過來。一小部分人覺得不靠譜,另一小部分人當時就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

這件事情很重要,也很復雜,肯定不是嬴政一句話就能決定的。

嬴政讓每位臣工回去后都考慮一下,然后有想法就寫成折子呈上來。君臣要多次商討后才決定要不要“打白條”,以及這個白條怎么個打法。

雖然這件事情還沒有定,但在咸陽城內已經傳開了,甚至連咸陽周邊地區都聽說了。

也有人意識到了,不論是三年還是五年,白條總是要兌現的,那么這些物資和錢財由國庫來出嗎?

城里城外,士族們聚會時都在談論這件事情,就連普通老百姓都會聚在一起聊“白條”。

一日之后,秦王劃了一塊地方命名為農科省,并將農科省賞賜給昆侖山女為封地。

之前林瀟瀟與嬴政和胡子歸商量過,林瀟瀟得先把農科省的莊園建立起來,并培養出一部分農科人才,之后才能在朝廷上提出正式成立農科部。

因為一旦朝廷城里農科部,朝里的人肯定要插手,到時候就很難保證這個農科部還是林瀟瀟想要的樣子。那就不如先把框架搭起來,之后再去正名。

先把農科省放在林瀟瀟名下,基本不會有人作死來找麻煩。

自從呂不韋在昆侖觀做了持木人,咸陽城內人們的目光看向了之前被忽略的昆侖山女。剛出事那會兒,名帖像雪花一樣往昆侖觀里塞,林瀟瀟當然都是拒絕了。

后來人們發現秦王偶爾會來昆侖觀,于是人們對昆侖山女諸多猜測,但卻都不敢惹她。

嬴政的詔書發下來以后,林瀟瀟回了一趟萊棲山。

現在的萊棲山到了一個發展的瓶頸了。因為人口不斷增多,山上的土地不夠居住。而且出于人口基因優化的角度考慮,村子里也不能固步自封,還是要與外面的世界多交流。

林瀟瀟現在改變了發展策略。

將人們居住的地方放到小城墻外面。小城墻里面改成人們“上班”和娛樂的地方。作坊、食堂、浴池、會議堂等等都在小城墻里。原本人們居住的房屋保留,改為倉庫。

和平時期,大家就在小城墻外發展。若是遇到戰亂,再搬回小城墻里暫避災禍。

這幾年,秦國不斷強盛,而另一邊接壤的魏國不斷衰落。兩國的邊境一再往舊宋疆域延伸,距離芮城這邊已經很遠了。芮城這邊目前是一個非常穩定和安全的狀態。

林瀟瀟在村子學堂舉辦了一次考核,面向的對象包括所有人,村子里的人和村子外的人都可以參加。

這次考核分為兩場,一場是筆試,一場是面試。考核內容涉及許多民生方面的問題,其中大部分事關農業。沒辦法,有些人會種地卻未必讀過書會寫字。

最終,林瀟瀟選擇了十八個人作為弟子。其中既有筆試成績高的,也有面試成績優秀的。

另外,林瀟瀟還帶上了崔盼盼和崔安。

崔安已經十三歲了,不能總是待在小山村里,該出去見見市面了。

而且林瀟瀟發現崔安喜歡種地。他不像崔盼盼那樣熱衷賺錢,更喜歡腳踏實地。

林瀟瀟帶著這二十個人踏上了前往農科省的路途。

這一路上,他們走半天,歇半天。現在已經是秋季,錯過了今年的種植季,所以他們不急著趕路。

所謂歇半天也不是真歇著,而是林瀟瀟帶著他們到歇宿地方的農田做實地考察。

另外呢,在考察之余,林瀟瀟也在教那些不識字的弟子讀書識字。至于已經識字的弟子,則每到一地上交一份考察報告。

相比裝神弄鬼,林瀟瀟更喜歡這種和大家一起鉆進地里做研究考慮的感覺。

想當初,她還是個十八線小城的基層公務員,便是經常上山下鄉,與老鄉們一起走在田間地頭。

林瀟瀟有時候也會想到自己在歷史上會留下怎樣的名聲。

如果她只是一個山女,可能就只存在與民間傳說中,而不會被史書提及。又或者沾了嬴政的光,被那么一筆帶過。

如果沒有遇到嬴政,她這輩子也許就只是昆侖山女了。

但是現在她站在了歷史的節點上,一段注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歷史,一個不會被歷史長河淹沒的事件。

為什么不做點什么呢?為什么不為后人留下些什么呢?

林瀟瀟想來想去,腦海里只剩下“民以食為天”這句話。那么就來搞農業罷。

一行人走了快一個月終于到達了農科省。

這個年代咸陽周邊的土地真是肥沃啊。

趁著入冬之前,林瀟瀟立刻組織弟子們對農科省的土地進行詳細調查。

她親自帶著大家踏上土地,走遍了農科省每一個角角落落,并繪制了詳細的地形地質圖。

這份地圖可是機密。上面標注的符號只有林瀟瀟能懂。且平時都放在系統的倉庫里。


上一章  |  雙姝重生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