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逃荒路上當地主第272章 流民返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我在逃荒路上當地主 >>我在逃荒路上當地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2章 流民返鄉

第272章 流民返鄉


更新時間:2022年07月21日  作者:悟空嚼糖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悟空嚼糖 | 我在逃荒路上當地主 


天不遂鵝愿!

小黃門被拓跋雁親自扇成了豬頭。

企鵝死前遭罪太厲害,都把小家伙扇懵劈、造成心理陰影了,以至于接下來就更換了動物:雪山飛狍!

企鵝獲得的獎勵是630點。其中500點是死亡時的勇敢獎勵,剩下的全是被扇臉的痛苦指數,每個痛苦基數為2點,可見被扇了多少大比兜!

因此,帝疆企鵝的萌刺稱號為:電瘋扇。

拓跋雁沒讓禁衛軍把小黃門尸體抬走,

就扔于他飲酒的陶案邊。他還不信了,今日倒要看看,究竟敢來幾撥刺客?這些刺客又是被誰帶進內宮的?是他信錯了賀賴氏、紇奚氏?還是禁軍成了篩子?

歌舞繼續!

雪狍寄生在一個樂師身上。此樂師是敲擊方響的,被寄生后,木錘掉地。

雪狍不喜歡木錘,所以不揀。

這對樂師來說,

可是殺頭死罪。

方響不響,其余樂師、舞妓的節奏瞬間亂了。

“呃啊!”拓跋雁大嘯一聲,

齜起牙齒!沒想到這么快刺客就暴露了!小黃門的尸體還熱乎著呢!

除了雪狍,

舞池內人人驚悚,跪伏一片,顯得方響樂師更異常了!

“誰是拓跋雁?”雪狍使勁回憶,才想起自己干嘛來了,它木呆呆的問。

眾武臣、禁軍們齊齊望向上方。

“吾便是!”

“哦。那我可要刺殺你嘍”

“夠膽!來!”

“誰是拓跋雁?”

眾武臣、禁軍們...跟皇帝面面相覷。

羽林監今天煩透了,往上一指。

雪狍誤會了,朝著唯一做動作的羽林監說:“哦。那我可要刺殺你嘍”

“吾才是拓跋雁!豎子速來!”拓跋雁起身,咆哮道。

雪狍注意力被吸引過來:“誰是豎子?”

“你!”繼續咆哮。

“你是誰?”

“吾是拓跋雁!”

“那我呢?”

“你是豎子!豎子、豎子!”拓跋雁腦子被繞的有點暈,一邊重復一邊大力跺腳。

“哦。那我可要刺殺豎子?刺殺...”

雪狍記憶混亂,想不起來了!“你是誰?”

拓跋雁深吸、長呼!深吸、長呼!忽然,他面色奇怪的大笑,做出神經質般的夸張捧腹動作,指著“樂師”問:“誰派他來的?嗯?告訴吾,吾不生氣,吾有重賞。誰?誰派他來折磨吾、折磨吾、折磨吾!”

他邁過陶案,搶過羽林監的鐵戟,挑起雪狍,

重重摔地,

然后一下下不解恨的砸:“誰讓你來折磨吾、折磨吾、折磨吾!”

雪狍就這樣慘死,心理創傷比帝疆企鵝還嚴重,但是幾秒以后就忘了。

復活!寄生在一個禁軍身上。

此禁軍就站在羽林監后頭,輕輕問:“誰是拓跋雁?”

羽林監是打過幾十場仗的將領了,一時間竟被突如其來的這句話,驚起一身冷汗。先帝在內宮遇鬼的傳言,越來越像真的!

他回身,以掌做刀,削折了此禁軍的脖子。

不能再鬧下去了,新帝已經追著先帝瘋了。

雪狍被收回物種倉庫,獲得經驗獎勵1000點,任務過程中,沒有任何情緒值誕生。萌刺稱號:忘忘雪餅。

緊接著,寒號鳥出戰!

唉,主系統也是,將小家伙直接復活在豬頭小黃門身上。

拓跋雁砸死了樂師,頭發都散了,喘著粗氣走回陶案,邁過小黃門尸體,

正一腳前、一腳后時。

小黃門睜眼:“哆啰啰。”

“啊!”拓跋雁這回是真嚇著了,

用陶案上的酒具、食碟砸小黃門。

羽林監一個箭步上前,將小黃門尸首分離。

東周國崇尚武力,拓跋雁后知后覺丟了人,竟暗恨羽林監多事。

寒號鳥膽子小,死一次就被收回物種倉庫,獲得502經驗獎勵,萌刺稱號:張嘴亡。

感受到所有小家伙們的情緒都打蔫兒,王洛聞暫停副本。

王城如同巨獸,穩定鄴城后,一邊南移,一邊繼續招募流民開荒地、重建鳳陽河壩。凡原籍在鄴城的流民,全部恢復舊籍,核實舊時房屋和土地后,重新給予分配,并免三年賦稅。

于是這部分流民感激涕零,他們重獲安身之業,再不是無家可歸者。

這也給其余流民一個訊號,凡王城奪回的中原土地,流民都能重返原籍。

世人,誰不思故鄉?若不是受天災兵禍和賦稅壓迫,誰愿背井離鄉?

劉三郎一戶的祖籍在吳鎮,隨倆鄉兵帶領,一進吳鎮,一家人錯愕不已,望著兩邊整整齊齊的屋舍,中間一條鏟平的硬土寬道,懷疑道:“這是吳鎮?”

鄉兵甲說道:“當然!認不出了吧?這里空房很多,但不能由你們隨意挑啊!誰都想挑好、不挑孬,所以按返鄉先后,按順序給你們分屋子。你們放心,房子都是好的,所謂好孬,是指離水井近、遠。”

“水井不是都枯了么?”

“是新水井!還都是甜水井哩!廢井早都填平了!”

劉老父趕忙說:“那還挑啥挑?住哪都是好的!”

“這話對!”路過一處大石碑時,鄉兵甲說:“此為勇士碑!碑上所刻,是從前為保衛吳鎮犧牲的鄉兵勇者。你們以后可要好好愛惜這碑啊!”

劉老父:“唉,我家大郎、二郎就是保衛吳鎮時死的,等那些蠻敵走后,我回來尋我兒尸體,連個完整的都找不到...”老丈哽咽,說不下去了。

劉三郎扶住老父,一家人全紅通眼眶。

“哦?你家大郎、二郎叫什么?”

“劉大農,劉二農。”

各縣鄉兵都已經普及了文化教育,雖然識字量不多,但先讓他們識的,是各地“勇士碑”上的人名。因此倆鄉兵一下就找著了劉大農兄弟的名字。

“這是我家大郎、二郎的名字?”劉老父手指發顫,摸索石碑上的雕刻,霎那間,好像摸到了兒郎的臉龐。“兒啊!還有人記得你們,記得你們拚死也要保護鄉親們的事!你們安心吧,阿父回來了,以后我讓三郎多生幾個兒,過繼給你們,不會讓你們斷了后!你們放心,啊?你們放心,且放心!”

鄉兵乙對著石碑鏗鏘有力道:“兩位勇士會放心的!咱們新官衙有政策,凡為保衛中原土地,以身殉國的勇者,雙親、子女每月均發撫恤糧。”

鄉兵甲:“官衙說了,只有讓勇者無后顧之憂,才對得起他們在前線拚命!”

劉戶一家,是流民返回原籍的一個縮影。

像劉戶這樣爆棚的感恩,每天由鄴城四面八方匯聚,化成密集經驗值在王洛聞空間里翻動。

五月初,大地真正回暖,鄴城綠色盎然。

她積蓄已足,并州城,是時候奪回來了。

東周國那時既敢制造屠城殺孽,那就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好了!

相關

__其他小說


上一章  |  我在逃荒路上當地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