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出一個盛唐第六百九十五章 老臣隕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茍出一個盛唐 >>茍出一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五章 老臣隕落

第六百九十五章 老臣隕落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5日  作者:蒼穹之魚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蒼穹之魚 | 茍出一個盛唐 


小說:、、、、、、、、、、、、

清算是必要的。

連皇城司都有人背叛自己,利益的驅使下,還有什么不能背叛的?

利益階層,當然只在意利益。

什么華夏大計、大唐振興在他們面前都是虛的。

不過李祎掀起的這場動亂,也讓李曄確認自己這么多年走底層路線是對的。

將士沒有辜負自己,百姓也沒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怕那些牛鬼神蛇?

一踏上關中的土地,四方百姓皆踴躍前來一睹“圣顏”。

長安也派來浩大的迎駕隊伍。

韓偓赫然出現在人群當中,只是沒見到張承業、李巨川,心中難免有些失落。

以往每次出征還朝,都是張承業迎駕。

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但已物是人非。

李祎雖然奪權,沒有對這些人下死手,算是一大功績。

皇城司、宣教司、樞密院被破壞,但文官系統還在有效運行,保證了大唐地方的安靖。

這也是李曄對李祎網開一面的原因。

韓偓老淚縱橫,“臣今世能再見圣人,死而無憾矣。”

李曄下馬,扶起韓偓,“朕教子無方,愧對爾等。”

一番寒暄,在場之人無不垂淚。

長安比自己出征時更為雄壯。

城墻全都擴建了,磚石砌成,城高三丈,甕城、馬面、敵臺、城樓,一應俱全。

宛如一樽巨獸雄踞在關中平原上。

巨大的壓迫感隨之而來。

這座雄城在黃巢亂后浴火重生。

景福二年的李曄若是擁有這樣的長安,也不至于被李茂貞逼死了杜讓能、劉崇望。

李祎主政時期,也算做了一些實事。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沒有安全感,所以才需要長安城彌補他的這種缺失。

隨著李曄策馬進入明德門,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隨之而來。

朱雀大街兩旁擠滿了百姓,跪伏在地。

朗朗乾坤下,李曄只感到莊嚴和肅穆。

身旁的親衛都一個個挺起胸膛,更加威武不凡。

李曄想讓他們起身,但這個時刻卻說不出任何話來。

他感覺到他們跪伏的不是皇權,而是對李曄個人的愛戴。

大唐帝國的君主回到長安。

按照慣例是要大赦天下的,但,李祎造成的裂痕并沒有完全愈合。

劉存的淮南軍還在山東肆虐。

大量支持太子的蛀蟲還在窺望著。

在清算之前,李曄先去拜會了張承業。

張府坐落在南城敦義坊。

人一旦失了勢,就像秋日黃花,人走茶涼。

新貴們踩著他扶搖直上。

張承業的侄子張瓘原是丹州知州,年輕時曾跟著劉知俊做賊,黑賬不少,也受到了牽連,被人翻了舊賬,吃了幾個月刑部大獄的牢飯,雖然放出來了,但官職卻被免了。

張瓘昆仲五人,無論做官還是經商,都受到了打壓。

就算在家中讀書,也是鍋從天上來。

一家人擁擠在破落的房舍里,形同軟禁,艱難度日。

若不是劉全禮暗中接濟,張家早就揭不開鍋了。

原以為張承業能善終,卻是自己想簡單了。

由此也可見張承業的清廉不是裝的。

這個唐末大宦官,幾乎把一切都奉獻給大唐。

在大唐宛如定海神針一般,正因為有他在后方,李曄才能放心在外征戰。

“老奴無顏再見圣人。”張承業滿臉病容。

李祎能登上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上源自他的提攜。

“張公何出此言?這么多年沒有你在背后支撐,朕安能重振大唐?你我雖是君臣,實則手足,望張公以國家為重,大唐不可一日無公!”

這絕不是李曄的夸大。

在治國上,李曄固然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但落實這個想法,既要有才干,還需要根據大唐的實際情況來施行。

王莽的改制比現在的李曄還要超前,但步子邁大了,把蛋也扯到了。

韓延徽、馮道、宋齊丘等人也有大才干,只不過君臣默契非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

而且他們也鎮不住場面。

只有張承業在武人、文人、宦官三個系統里全都吃得開。

“得遇陛下,老奴不枉此生!”張承業淚流滿面。

李曄也不禁心中感慨,“大唐盛世,任重而道遠,你我君臣怎可言老!”

“老奴萬死不辭!”張承業臉上重現了光彩。

整個張府也喜氣洋洋。

其后,李曄還拜會了張承業的老母,封其為一品誥命夫人。

張瓘算是半個武人,為人本分,缺乏政治頭腦,在地方政績平平,基本是升遷無望。

沒有戰功,沒有功名,李曄就算想提拔,也不要好辦,干脆把他納入皇城司,當個虞侯。

俸祿不算太高,但圖個安穩,養活一大家子是沒問題的了。

李曄前腳剛走,當夜張府就門庭若市。

世態之炎涼,可見一斑。

與張承業相比,李巨川的府邸要闊氣多了。

當年就手腳不太干凈。

張承業越清廉,李祎就越是打壓。

反而李巨川越是貪墨,越是無人動他。

只不過,這個一肚子壞水的謀士,如今躺在病床上,面白如紙,形容枯槁。

子侄們哭哭啼啼,連孝服都準備好了。

“臣顛沛流離半生,得遇陛下才有施展之日,日后史書提及陛下宏圖大業,必有老臣之名,值了值了。”李巨川小眼睛中閃著神采,臉上多了一抹紅潤。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只是情難自已,李曄無限傷感,“朕回來晚了。”

李巨川道:“不晚、不晚,臣的子侄,皆是庸碌之輩,文武皆無所成,不堪抬舉,老臣慚愧,教子無方,還望陛下赦其貪墨之罪,為長安尋常百姓即可,臣便無后顧之憂了。”

李曄掃了一眼跪了一地的李家子侄,一個個腦滿腸肥,穿金戴銀,面相上,沒有一個堪用的。

當然,堪不堪用,李曄說了也不算,要么沙場立軍功,要么科舉取功名。

“朕知道了。”

說完這些話,李巨川臉上爆發出最后的光彩,聲音漸漸低靡:“陛下保重,臣去了,愿來世還能輔佐陛下……”

然后,他眼中的光彩渙散……

李曄淚如雨下。

歷史上的李巨川算是個苦命之人,素有才名,卻一輩子走霉運,投靠誰,誰就垮臺。

好不容易攀上朱溫的粗腿,引起了敬翔的忌憚,被朱溫一刀咔嚓了。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茍出一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