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五百二十八章 騎兵謝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八章 騎兵謝幕

第五百二十八章 騎兵謝幕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13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匈牙利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正式并入蘇聯還沒幾天,紅軍就可以從當地獲得一定數量的物資補給、甚至是兵員補充了,雖然一些不甘心逃亡國外的貴族地主和資本家進行了反抗,但卻很難將下層的廣大民眾煽動起來,光靠他們自己和人數有限的狗腿子,又如何有能力與強大的紅軍對抗?頂多,也就是制造一些不安罷了......

并不屬于斯拉夫民族的匈牙利人都這么快就被“合并”了,屬于斯拉夫人的塞爾維亞人自然也無法幸免,雖然塞爾維亞人一向以民族主義情緒強烈著稱,但**卻是民族主義的天然克星,何況還是斯拉夫親戚,那就更加難以抵抗了。當然話說回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塞爾維亞原先的政府貪腐無能,民眾對其已經忍無可忍,這才給了蘇聯機會。

與之相比,這幾年里經濟高速發展、國內貧富差距也沒有過度拉開而深得民心的芬蘭共和國政府則成功地“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了再次并入俄國的噩運,導師可不是簡單粗暴的鋼鐵同志,這種不好啃的骨頭,他是決不會去碰的......

眼看形勢不妙,德軍總參謀部連忙將駐扎在捷克的集團軍派了出去搶占斯洛伐克,以保護侵蘇主力的側翼安全。

此時蘇軍也已經侵入了這個小小的山國,激斗自然在所難免。山區地形不利于大兵團的展開,戰場因而十分破碎,結果自然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向都更習慣于人海碾壓的蘇軍被更加精銳的德軍迅速擊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陣亡和被俘的人數就達到了十幾萬,殘兵敗將狼狽地退出了斯洛伐克......

但是在更加關鍵的東歐平原主戰場上,較衛國戰爭時期又有了長足進步的蘇聯元帥伏龍芝卻給了驕狂的德國人一記狠狠的重拳,在布瓊尼騎兵方面軍的配合下,他指揮著編制由自己首創的、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部隊——蘇聯紅軍中央方面軍群將過于突出的中路德軍七十余萬部隊團團包圍。

幾十萬德軍雖然拼命突圍,但紅軍卻越打越多,最終德軍指揮官只能在絕望中率領殘余的30余萬部下向蘇軍投降......

投降之后,德軍的指揮官才得知,為了消滅他們,蘇聯紅軍統帥部一共調集了超過300萬紅軍、上萬門大炮(而且不算迫擊炮)和2000余架飛機,如此恐怖的組織動員能力,現在的德國拍馬也趕不上,輸掉這場關鍵性大會戰也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當然,蘇聯由于后勤運輸、特別是公路運輸能力的不足,也只有在內線作戰、有鐵路網提供支持的時候才能做到這種程度,若非如此,導師又何必先放棄一大片國土誘敵深入?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贏得了這場關鍵性的勝利,但是蘇聯紅軍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伏龍芝的中央方面軍群還好,也就二十幾萬人死傷,對于總兵力十倍于此的中央方面軍群來說根本不算什么。關鍵是負責截斷北路德軍與中路德軍之間聯系的布瓊尼騎兵方面軍因為遭到了兩路德軍的夾擊而損失慘重,騎兵脆弱的缺陷在德軍比上次衛國戰爭中又強大了許多的犀利重火力打擊下完全暴露了出來。

據戰后不完全統計,騎兵方面軍死傷人數超過了30萬,比中央方面軍群都大,而其只是區區一個幾十萬人的方面軍。而更糟糕的是,這幾年里好不容易攢起來的數十萬匹合格戰馬更是損失了大半,與傷兵大多可以復原歸隊不同,馬匹傷了之后,大部分都只能宰掉吃肉了。損失起來飛快,補充卻需要時間,而培育成本又那么高昂,這完全無法適應現代化了的世界大戰的需要,世界上最后一位騎兵名將布瓊尼不得不痛苦地承認,騎兵已經再也不適合作為主力兵種了。

雖然心中痛苦萬分,但出于一個布爾什維克的覺悟,布瓊尼還是主動向導師提出撤銷騎兵方面軍的建制,導師聽后唏噓不已,但最終還是同意了布瓊尼的提案。

不過,騎兵方面軍的謝幕演出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為殲滅七十余萬德軍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貢獻,還因為他們在這次會戰中試驗性地使用了一種迅速改變了戰爭形態的新式武器,蘇聯紅軍稱其為——裝甲拖拉機,其實也就是歷史上的坦克......

這個時空因為風暴突擊隊戰術和沖鋒槍、迫擊炮等塹壕戰利器的提前出現,反倒令坦克喪失了必要性而遲遲沒有問世,不過在輪式裝甲車早已出現的前提下,產生這樣的靈感其實并不困難。1911年,一位復原的紅軍機槍手接受組織分配接受培訓成為了一名拖拉機手,某天檢查自己駕駛的那頭鋼鐵怪獸(履帶式拖拉機)時,此人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要是駕駛著這樣的一個大家伙沖向敵人,不曉得效果會怎么樣?”

作為一個老兵,這名布爾什維克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想法可以一試,以履帶式拖拉機的塊頭,安上機槍、甚至是火炮都毫不困難,至于防護問題,可以在四周加裝鋼板,這樣它就變成了一個移動的堡壘,步兵根本無法抵擋。而且履帶還令其具備了至少不遜于騎兵的越野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大多數的地形和氣候中跟上部隊,這一點太重要了!

這名叫做安東諾夫的老兵立即給他還在部隊里服役的老連長打電話,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他,后者頓時眼前一亮,馬上找上級部門匯報。這個時期的蘇俄還遠沒有幾十年后那么官僚主義,而且蘇維埃政府極度重視發明創造,因此很快就逐級上報引起了上級的重視,然后試驗這一構想的任務被交給了喀山兵工廠......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