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鑒寶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理論與實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都市鑒寶師 >>都市鑒寶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九章 理論與實踐

第一百五十九章 理論與實踐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29日  作者:錦瑟華年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錦瑟華年 | 都市鑒寶師 
背景色:


現在周夏手里的這只青花大盤,倒是相當符合元代瓷器的風格,厚重、型大、雄渾。

盡管沒有使用準確的測量工具,但周夏依舊估量得出來,這只青花大盤的直徑約有40厘米,在宋代的瓷器中,大家都絕少看到這種大型的器型,尤其是這類的大盤。

而這樣的特征,也成為元青花的一個典型特征,后來的明清青花瓷,走的則是清雅秀麗的,像這類明顯帶著粗獷的青花瓷,還真不多見。

雖然系統已經鑒定出來,這是件珍貴文物。

但周夏,還是希望,用他的自己的眼睛去切身感受其中的美妙之處,這對他來說,也是相當難得的體驗。雖然元青花已經跌落神壇,不再是神話,但依舊是不可多得的珍惜物品。

由于這件青花大盤已經裂成幾半,又沒有經過完整的修復,這鑒定起來,也就更容易一些。

原因嘛,也是眾所周知的,可以相當清晰地看到內中胎質的全貌。

古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機械拉坯方式,那時候都是純手工制作的。

因此,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時候,就可以明顯看得出來,里面的氣泡,都是大小不均勻的,有大有小。周夏手里的這只青花大盤,正是如此,感覺還有些通透。

周夏之前也見過不少的現代仿元青花,氣泡均勻,有的甚至能見到明顯的機械紋。

除此之外,周夏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他所學的那些理論知識,結合手里的實際情況。對手里的青花瓷,進行更深入層次的對比分析。

據資料記載,元青花的大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由于生產元青花的窯口不同,胎骨的特點就各自不一。經過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韌性,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溫變形。保證大件器物的成型率。

如此一來,元青花的大罐出現上百斤的器具、還有碩大的大盤、大碗、有的瓷器,甚至大到讓人感到震撼,也就不足為奇了。

周夏仔細觀察,發現確實如資料里所講的那樣,這青花大盤的胎底顯得很松軟但并又不會特別疏松。和明清的青花瓷對比起來,感覺沒有那么堅硬。周夏琢磨著。也正是這樣的瓷胎,才能做出這樣的大器來。

看過瓷胎后,周夏又對青花大盤的釉面進行細細的鑒定。

這瓷器的釉面,不用多說,絕對是越光滑漂亮越好。就像周夏之前收獲的那些疑似柴瓷的瓷片,那釉面。真心漂亮到家了,根本就不是其他瓷器所能比擬的。

而周夏在這件青花瓷表面,見到除了尋常青花的青色外,還有卵白色,在積釉處的地方。甚至發現水綠色的存在。這是因為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顯得肥厚凝重。這也是元青花的重要特征。

他再拿放大鏡往上照,還清晰地看到,除了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外,有的氣泡,甚至呈現出了紅褐色。

對于這點,他也不覺得奇怪,這樣的情況,恰恰作證了阿古拉的話,說明這是出土的器物。長埋地下,難免會受水土的侵蝕,然后,就會出現這樣子的紅褐色。

此外,這只青花大盤由于出土之后,保管得也不算好,留下些磕絆,磨損的痕跡。

這樣的表現,也大大影響了這只青花大盤的價值和價格。

加上這青花大盤還不是完整的器具,也難怪阿古拉此前會到處碰壁,修復之后或許可以上拍賣會,但就眼下這樣子,很多拍賣行都不會接手的。而阿古拉期望值又比較高,恨不得賣個成百上千萬的,所以說,他帶著這東西到東海來,也不是偶然,畢竟,大家的錢來得都不容易,不會輕易被元青花這樣的名頭給忽悠住,尤其是那些老行家,以及久經沙場的拍賣行。

就周夏自己而言,如果這瓷器不是被系統鑒定為珍貴文物的話,以他的個人觀感,對這瓷器也不會怎樣。原因無他,這賣相實在太差,雖不說當做瓷片標本,但肯定也不會出高價購買的。

只是,眼下,周夏著急著收藏珍貴文物以期達成目標,獲得成就,解鎖下一技能,即便賣相再不怎么樣,他也是考慮著,即便多出點錢,也是要將它給拿下來的。

之后,周夏又仔細觀察了這件青花大盤所使用的青花料,確認是進口的蘇麻離青。

這也是元青花繪畫所普遍使用的進口氧化鈷,那時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

這樣的進口料和永宣時期的青花瓷所使用的蘇麻離青,都是同樣的材料。都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并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發色具有青翠濃艷、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

但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在青花的發色上,還是有著明顯差異的。永宣青花明顯要艷麗清澈許多,元青花則要顯得黯淡些。

據周夏自己揣度,大抵還是由于技術進步的緣故,受到窯溫、胎質、釉色、以及配料的差異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各個時代的青花瓷,都呈現出不同的發色和特征。

周夏也特別關注這青花瓷大盤上所呈現出來的繪畫技法與特點。

元代工匠總結吸收了先人的繪畫精髓,又融合了中西文化,把高超的藝術在青花瓷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不,這青花瓷上的繪畫風格總體表現:粗獷豪放,灑脫隨意,嫻熟流暢。構圖飽滿、繁而不亂、一筆畫、一氣呵成、充分表現出畫師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功力。

最后,周夏也用系統做了鑒定,想確認這青花瓷的年份。

這青花瓷,雖然有著元青花的無數特征,可要是最后鬧個大烏龍的話,可就丟臉了。

好在系統沒讓他失望,最后鑒定出來,這青花大盤制作于公元1303年,正是元代,如此一來,那些質疑元青花是否存在的,就可以打消這疑惑了。


上一章  |  都市鑒寶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