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學家五〇三、遙望齊州九點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大科學家 >>重生之大科學家最新章節列表 >> 五〇三、遙望齊州九點煙

五〇三、遙望齊州九點煙


更新時間:2014年04月20日  作者:何事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何事公 | 重生之大科學家 
正文

8月20日,天氣晴好。

天色剛剛發亮,十二架蒼穹12式偵察飛機就從山東榮成機場、青島機場以及上海軍用機場騰空而起,稍作盤旋后排成一行向東方海面呼嘯飛去。

根據情報顯示,四天前日本海軍艦隊搭載護送獨立第六師團、第十八師團以及其他部隊總計約六萬人從長崎軍港啟程。按照日本海軍主力戰艦航速推算,他們現在應該已經抵達在中國領海海域才是,但在過去三天的搜索中,居然沒有發現日本海軍艦隊的任何蹤跡。

日本海軍艦隊是沖著中國來的,也不會憑空消失,按理說他們肯定就在黃海海面的某個地方,但空軍方面的搜索卻一無所獲,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耗費巨資研制的偵察機虛有其表、新近組建的空軍部隊百無一用,甚至會讓國內民眾對于此戰獲勝的信心大打折扣!

新任空軍司令長官何應欽也有些著急上火。

眾所周知,空軍在過去幾年里戰績輝煌,是孫元起內征外討的殺手锏之一,因而在前不久理直氣壯地成為了繼陸軍、海軍之后的第三大兵種。原本何應欽還想趁此機會一展雄風,把空軍改名空軍部,自己順理成章成為中國乃是全世界第一位空軍總長。沒想到美夢剛做一半就挨了當頭一棍,你說他能不惱火么?

但他郁悶歸郁悶,卻不好輕易向飛行員發火,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搜尋芥子大小的艦隊本來就是件極為辛苦的事情。何況飛行員們又何嘗不想早點發現日軍艦隊?所以他只能通宵達旦守在司令部里,和參謀人員一起檢查偵查機帶回來的照片,然后在軍用海圖上一點點排除可能性。最后確定新的偵查路徑。

當然,飛行員和偵查人員的辛苦程度比起加班熬夜的參謀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孫元起已經在四川和山西分別設立飛行學校,但時間尚短,加上條件要求極高,合格的飛行員至今依然是鳳毛麟角,尤其那些飛行時間長、經驗豐富、能夠投入實戰的飛行員,更是無價之寶。這就導致海上搜尋只能輪班倒。而且飛行員的辛苦遠非地面人員所能現象!

比如高速和高空帶來的低溫。眼下正是三伏天氣,地面人員穿著單衣揮著蒲扇,躲在房屋里還汗出如漿。可是飛行員們穿著皮衣坐在密封的駕駛艙內,卻依然被凍得瑟瑟發抖。尤其是看著天空更加明媚的太陽,自己卻凍得渾身僵硬時,大多數人都會忍不住從心底冒出瘋狂的想法!

再比如機毀人亡的威脅。盡管經世大學和航空技術研究院研制飛機已經有十多年歷史。擁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檢測技術。代表著當今世界最高水準,但這個龐大的、轟轟作響的機器真正飛上天,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會出現什么問題,而且一旦發生問題基本就是機毀人亡。在過去十年里,機毀人亡的事故已經發生了無數次,估計在將來也不會斷絕,所以飛行員們必須時刻保持十二分的小心,留意飛行姿態是否正確、引擎的轟鳴聲是否異常、油箱的燃油是否足夠等等。非常容易精神疲勞。

坐在機艙里向外觀望的偵查人員也不輕松,除了同樣很冷、同樣需要向漫天神佛祈禱飛機不要出問題外。他們還得手持望遠鏡不停搜索海面有無日本艦隊的蹤跡。從高空向下遙看本來就有“遙看齊州九點煙”的感覺,區區排水量不足萬噸的艦只根本比螞蟻大不了多少,即便是日本海軍傾巢出動,那頂多也就是一隊時而排成s形、時而排成b形的螞蟻而已,普通人誰會在意?

而且現在正是一年中最明亮刺眼的季節,海面倒映陽光猶如一塊大玻璃鏡,到處都晃著光亮,讓人根本不敢輕易睜眼。日本海軍艦只使用的又都是從中國山西進口的上等無煙煤,這種雜質稀少的燃料讓艦只在全程航行中煙囪一直噴著白煙,不加留意的話便會認為是空中的云朵。然而稍有疏忽,就可能使得這次大規模搜尋活動功虧一簣,所以大家只能努力睜開紅腫的眼睛,極力尋找那些惡棍的蹤跡。

馮先舒和胡嘯、董澤臣都是今年夏天剛從四川飛行學校畢業的學員,他們先是被分派到新組建不久的湖南航空團第三偵察大隊,還沒有來得及熟悉情況,又隨團被調至上海軍事機場,執行對日偵查隊伍。在過去的三天里,他們已經四次出動,一個個都疲勞不堪。但是每當想到自己的任務關系到戰爭勝敗,一個個又強打起精神,主動申請搜尋任務。

馮先舒放下高倍望遠鏡,搓了搓僵硬的雙手,又揉揉紅腫的眼睛,大聲問道:“振云,咱們現在到了什么位置?”受引擎、氣流等因素影響,在飛機上必須要大聲說話,否則根本聽不見。

胡嘯拿起六分儀稍加測量,又在地圖上比劃了一陣子,才嘶聲回答道:“幾分鐘前,我們剛剛飛過朝鮮西南海岸的可居島,再往前飛一段時間,應該就可以看到上、下臺島了。咱們這次任務是到紅島、黑山島附近巡視一圈,看看有無日本艦隊行跡。估計還有二十分鐘左右才能返航吧!”

董澤臣聞聲也放下望遠鏡:“你們說小日本到底跑到哪兒了呢?那么大一個目標,總不可能悄無聲息地越過我們的搜尋網,直接迫近咱們中國沿海吧?”

馮先舒有些遲疑地答道:“應該不會吧?山東沿海一帶由川、陜、甘、晉四個老牌航空團嚴密監視,真要有什么動靜,還能逃過他們的眼睛?何況在此之前還得過一遍我們這道篩子呢?現在各處都沒有消息傳來,肯定是小日本的艦隊還沒有迫近咱們沿海,應該還在中朝之間海面的某個位置貓著,只是咱們暫時尚未發現而已!”

董澤臣又猜測道:“那日本艦隊有沒有可能臨時趕往對馬海峽一帶,先去攔截回國的德奧混編艦隊呢?這兩天我們可是好幾次搜查到他們的行蹤,他們顯然是往對馬海峽方向行進的!”

“不可能!”馮先舒覺得董澤臣什么都好,就有不太喜歡動腦筋思考,經常是異想天開,“你想啊,小日本軍部會傻到命令三支艦隊帶著六萬只旱鴨子去和德奧聯軍拼命么?那些運兵船動作遲緩、裝備缺乏,往往最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也最容易被擊沉。日本軍部要是下那么道命令,豈不真成了送死?所以小日本應該還是在趕往山東的途中,不可能臨時改變方向。”

說罷他又抄起望遠鏡,透過機艙玻璃向下望去,仿佛想要立即找出日本艦隊的行蹤。此時飛機已經掠過上、下臺島,前方應該就是此次搜尋的最遠距離紅島和黑山島。由于此時已經非常迫近韓國海岸線,經常能在海面上發現一兩只漁船在勞作,所以更需要仔細辨識。

就在馮先舒極力睜大眼睛辨別的時候,突然間發現在紅島、黑山島西北方向的藍黑色海面居然出現十多條長長的白線,就好比是沾了面粉的手指在藏青色的桌布上抹了一下,而能留下這種浪痕肯定不是普通的小漁船,至少也得排水量數百上千噸的炮艦、巡洋艦才行。

在確定不是自己眼花之后,馮先舒大聲對胡嘯報告道:“紅島、黑山島西北海域發現大規模艦隊行蹤,請通知飛行員迫近偵查!”

飛機是個新生事物,在大規模運用之前人們就發現飛機通訊是個巨大難題,因為飛機在空中無所依傍,不僅飛行員之間不能互相通話,連飛機與地面的溝通也難以解決,人們曾先后嘗試過旗幟、燈光、聲音等方式,飛行員們則依靠手勢和叫喊,但顯然都存在很大不足。

隨著無線電技術的不斷突破,人們首先想到采用機載無線電話,但是電話很容易引擎噪音干擾。作為后來人,孫元起立馬想到了飛行員頭盔,通過在頭盔中內置麥克風和耳機來阻隔引擎的噪音,問題輕松得以解決。這也解決了飛機與陸地、飛機與飛機之間的通訊問題。

胡嘯聽聞消息立即精神大振,嘶啞著嗓子問道:“請確認消息是否準確!”

董澤臣在聽到馮先舒的報告后也朝西北方向看去,幾乎和馮先舒同時叫了起來:“確認!”

胡嘯迅速帶上頭盔開始報告:“上海方面第四偵查小組1號機報告,上午11時05分在紅島、黑山島西北海域發現大規模艦隊行蹤,請附近各偵查小組飛行員調整方向,協助調查,收到消息請回復!”

很快胡嘯的耳機中就傳來附近各偵查小組帶著興奮的回復:

“上海方面第四偵查小組3號機收到消息,完畢!”

“上海方面第四偵查小組2號機收到消息,正在趕往相關海域,請報告目標具體坐標位置!”

“目標預計位置在北緯37度78分、東經125度12分左右,完畢。”

“這里是榮成方面第一偵查小組1號機,我機將迅速把消息傳回山東邊防司令部,請你機做好進一步偵查確認工作,完畢。”(。。)


上一章  |  重生之大科學家目錄  |  下一章